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季孫氏的支系。據史籍《姓氏尋源》記載,公西氏複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三大貴族姓氏之一的季孫氏家族,是季孫氏的一個分支。公西氏鼎盛於魯國,後成爲山東省境內的一大名門,以公西爲姓,稱公西氏。公西氏只在春秋時期有過一段歷史,後世則很少有關於這個姓氏的記載,只有部分世襲的公西氏還依然存在。
從史籍《姓氏尋源》追溯,在孔子的衆多門徒中,公西氏還不少,其中數公西赤的名氣最大,也最有成就。
公西氏複姓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四十九位門閥。公西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西氏源自於春秋時魯國三大貴族姓氏之一的季孫氏,是季孫氏的一個分支。公西只在春秋時期有過這麼一段歷史,後世很少有關於這個姓的記載,只有部分世襲的公西姓氏還依然存在。公西氏鼎盛於魯,成爲今山東省境內的一大名門。公西姓族人主要分佈在今河南省浚縣一帶。望出頓丘郡。
如今,在今河南省浚縣一帶還有少量公西氏族人分佈。
頓丘郡:漢朝初期置頓丘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一帶地區。頓丘郡始建於西晉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下領四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濮陽、內黃、南樂、範縣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曾廢黜。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曾以頓丘爲澶州治所。
頓丘郡:漢朝初期置頓丘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一帶地區。頓丘郡始建於西晉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下領四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濮陽、內黃、南樂、範縣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曾廢黜。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曾以頓丘爲澶州治所。
1、公西
歷史上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注云:“魯同族季孫氏之支。”鄭樵亦注:“見《姓苑》。魯有公西赤子華、公西蒧子上,並仲尼弟子。”將其歸入“以魯人字爲氏”之列。
2、公西
公西姓起源:與魯同族,春秋時魯季孫氏之支系有公西氏。
公西姓名人:
公西赤,字子華,少孔子42歲;魯人,孔子弟子。
郡望:魯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