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宰父姓

姓氏宰父

拼音zǎi fǔ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1621 位。

位於莆姓 之後,悶姓 之前。

宰父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621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456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宰父
456

62漆雕 樂正壤駟 公良

63拓跋 夾谷宰父 穀梁

64

65段干 百里東郭 南門

宰父姓
宰父姓頭像

宰父姓 起源

單一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宰父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宰父氏複姓與宰氏同源,皆出自西周初期設置的官職稱謂。宰父氏,得姓於春秋時期。關於宰父氏,有河上公的註釋:“父,始也。”“宰父”,指“宰”這一官職之始,是西周時期的一種稱官名,即周公旦的官稱,也就是太宰,掌管天官府司。“宰”,最早出自殷商王朝時期,與“師”同時出現,皆是奴隸主可予以信任的高級奴隸。“宰”負責管理奴隸主的家務雜事,掌管家奴;而“師”則負責呵護奴隸主的子女,掌管對其的撫育與教化。

至西周初期起,“宰”正式成爲王室的官吏,其職責是管理王朝的內外事務,後爲兩週時期的世襲官位,多由周公的後裔擔任,如宰孔即如是;從戰國時期以後直至宋朝時期,“宰”主要成爲宰相之稱。而“師”則成爲行業性的最高行政長官,同時負責相應行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藝教化,但不世襲,今天的“教師”這一職業就是由此而來。因此,所有的教師都不要忘記,其身份永遠是學生的“奴隸”,而絕非是學生的“太爺”,依然是以其識其力求其食其衣,沒有學生,其一無是處。在宰父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爲姓氏,稱宰父氏,後也有省文簡改爲單姓宰氏者。在宰父氏族人中,有一著名的宰父黑,這在史籍《孔子家語》中有記載:“孔子弟子有宰父黑。”

宰父黑,字子黑,又名罕父黑,字子索,是春秋末期魯國乘丘人(今山東菏澤),孔子門下七十二賢弟子之一。關於宰父黑的歷史事蹟,史書記載寥寥。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爲“乘丘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其爲“祁鄉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再稱其爲“先賢”。宰父氏族人皆尊奉周公旦、宰父黑爲得姓始祖。而單姓宰氏,據史籍《元和姓纂》的記載,則是“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後,以官爲姓”,最早的宰氏與宰父氏原來是同宗同源,是由宰父氏複姓省改爲單姓的,都是周公旦的後裔子孫。

後來,單姓宰氏的姓源繁複起來,春秋伊始,周王室孱弱,各諸侯特別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皆放肆設宰,周王室也無可奈何,至戰國時期,諸多的宰人、宰士、宰夫、宰執、宰官、宰錄、宰相、宰職、宰輔、宰衡等等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皆稱宰氏,亦皆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宰父黑。宰父氏以職官名命姓,源於周代。據《周禮》中載,有官名叫宰父,屬於天官,負責掌管王朝的法令,公卿官吏的職位升降及平時的考覈都由宰父來管。宰父官的後代,有的就以祖上的職官名命姓,稱宰父氏。春秋時期,孔子有弟子宰父黑,即爲宰父姓的始祖。

宰父姓 分布

宰父氏複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其姓源或是多民族的,現今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五十六位門閥,望族出魯郡。宰父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系罕見姓氏之一。因此姓氏祖先爲孔子弟子,故先人多在山東曲阜,其中一部分闖關東時輾轉遷徙至東北,定居至今。現今在山東,山西,北京,黑龍江有零散分佈。

宰父姓 郡望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爲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爲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爲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爲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曾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

宰父姓 堂號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爲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爲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爲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爲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曾遷至今山東省的滋縣。

宰父姓 姓氏源流

1、宰父zǎi fǔ

現行較罕見覆姓,今山西之長治、臨汾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此以官爲氏。孔子弟子有宰父·黑;《太平圖話姓氏綜》有先賢宰父·子素。

2、宰父

宰父姓起源:春秋時孔子弟子宰父黑,複姓宰父。

郡望:魯郡。

宰父姓 歷史名人

宰父姓古代名人

宰父子索戰國,齊國琴家,古代賢人。

宰父黑春秋,爲孔子弟子。

宰父姓 相關姓氏

宰桑宰氏宰直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