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公晳
拼音gōng x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1、公晳
歷史上罕見覆姓。《姓氏考略》收載。其注云:“齊公晳之後。”(按:據此,《中國姓氏大全》稱:“春秋時齊國有公晳哀,爲孔子弟子,乃公晳氏之始。”)《姓氏詞典》據《姓考》亦云:“春秋時齊公晳哀之後。”可供參考。或雲“晳”與“析”通,公晳,即公析。《中文大字典》引《萬姓統譜》雲:“公晳,姬姓,衛公子墨(按:或作‘黑’)背字子析之後。”如此,則當系出姬姓。一作“公晰”。
2、公晳
公晳姓起源:春秋時齊國公晳之後,見《姓考》。
變化:一作公析。
公晳姓古代名人
公晳哀春秋末年,(生卒年待考),字季次,又字季沈;齊國人。著名孔子弟子,七十二賢者之一。《史記·遊俠列傳》說他家境貧寒,“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但認真讀書,不肯屈節事貴族,終生不仕。他的爲世觀點是“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因而不願屈節做別人的家臣。,孔子對其“獨行君子之德”特別歎賞,說:“天下無行,多爲家臣,仕於都;唯季次未嘗仕。”意思是說,天下的讀書人大多沒有善行,大多數作了卿大夫們的家臣,或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能獨善其身,不曾出來作這種官。,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其爲“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趙恆加封其爲“北海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改稱其爲“先賢公子”;清乾隆年間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又改稱其爲“先賢公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