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公儀〔 公儀 〕
拼音gōng yí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公儀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東魯郡:東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魏及晉改爲魯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東魯郡:東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魏及晉改爲魯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1、公儀(公儀)
歷史上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注引《禮記·鄭玄注》雲:“魯之同姓。”鄭樵將其歸入“以魯人字爲氏”之列。魯有公儀仲子,其爲公儀氏之始耶?
2、公儀(公儀)
公儀姓起源:魯之同姓,見鄭玄《禮記》注。
公儀姓名人:
公儀伯,周宣王時人,以力聞諸侯。
郡望:東魯。
公儀姓古代名人
公儀休戰國時期,魯國人,原本是個博士,由於成績突出做了國相。據說他爲相以後,一切依法行事,不許任意胡爲,又命令喫國家俸祿的官吏不得同百姓爭利,上級不得盤剝下級,所以百官清正,政通人和。一次,有人給他送了一些魚,他拒不接受。送禮人問:“聽說您特別喜歡喫魚,我送魚給您,您爲什麼不肯接受呢?”他回答道:“正因爲我喜歡喫魚,纔不肯接受。我當國相,出於我的身份,自然能喫到魚;可是,如果收了你的魚,國相被罷免了,誰還給我魚呢?”送禮人見言之有理,只好沒趣地走了。有一回,公儀休喫菜湯時覺得味道很美,但聽說菜是自家出產的,便下令把家裏的菜全拔了。還有一回,看見自己家布織得好,便下令燒掉織布機。人們都感到不可理解,他說:“如果當官的喫菜都自己種,穿衣服的都自己織,那麼農民和織布人的產品還能賣得出去嗎?”
公儀潛據《孔叢子·公儀》篇載:魯人有公儀潛者,砥節礪行,樂道好古,恬於榮利,不事諸侯。子思與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爲相,謂子思曰:“公儀子必輔寡人,參公魯國而與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對曰:“如君之言,則公儀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飢渴待賢,納用其謀,雖疏食水飲,伋亦願在下風。今徒以高官厚祿,釣餌君子,無信用之義,公儀子智若魚鳥可也。不然,則彼將終身不躡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爲君操竿下釣,以蕩守節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