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太叔姓

姓氏太叔

拼音tài shū

人口約 6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856 位。

位於儂姓 之後,恩姓 之前。

太叔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856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427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太叔
427

55澹臺 公冶宗政 濮陽

56淳于 單于太叔 申屠

57公孫 仲孫軒轅 令狐

58锺离 宇文長孫 慕容

太叔姓
太叔姓頭像

太叔姓 起源

太叔姓主要源自:姬姓

1、源於姬姓

出自春秋時期衛文公姬闢疆三子姬儀之後,屬於以先祖排行稱謂爲氏。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文公姬闢疆(公元前659~前600年在位)的第三個兒子叫姬儀。在古代,嫡系兄弟以“伯、仲、叔、季”爲次序來排名,姬儀因排行爲老三,所以人稱“叔儀”,又因爲他是王族之後,所以世稱太叔儀。

在姬儀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次第排名成爲爲姓氏者,稱太叔氏,世代相傳至今。一部分太叔氏族人皆尊奉姬儀爲得姓始祖。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莊公給其弟的封地,屬於以先祖稱號爲氏。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莊公名叫姬寤生(公元前743~前701年在位),封他的弟弟姬段(公子段)在京邑(今河南滎陽),世稱京城太叔。姬寤生、姬段兄弟倆的曾祖父就是著名的周厲王姬胡,周公元年(公元前841年),周王朝發生“國人暴動”,周厲王死於囚所。據史籍《左傳》、《史記》的記載,周宣王繼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鎬京附近的鄭(今陝西華縣)。姬友就是姬寤生、姬段兄弟倆的祖父鄭桓公,他當時是周幽王姬宮涅的司徒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姬友爲保護周王朝而犧牲。姬友的長子姬滑突(姬掘突)繼位,是爲鄭武公。鄭武公助即位的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邑有功,仍爲周王朝的大司徒,並把鄭國也遷到洛陽東南,史稱“新鄭”,其故城至今保存完好。鄭武公後來娶了申侯的女兒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因生大兒子姬寤生時難產,武姜當時受了痛苦和驚嚇,便因此對姬寤生一直不喜歡。武姜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叫姬段,人們稱他“叔段”。姬段死後,家人子孫四處逃散。一直到周桓王姬林二十年(鄭厲公姬突元年,公元前700年),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後,對姬段一族人的態度有所改變,他曾對臣下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後於鄭。”在周釐王姬胡齊三年(鄭厲公復元年,公元前678年),鄭厲公將流亡在衛國的姬段之孫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鄭國。公父定叔的父親名叫公孫滑,定叔回鄭國以後,姬段的後裔子孫們始稱太叔氏、公孫氏、段氏京氏等,表明了後裔子孫們對姬段的愛戴與尊重。據史籍《左傳》記載,鄭國的後人對姬段普遍都是很愛戴與尊重的,在典籍《詩經·叔于田》、《詩經·太叔于田》等鄭國詩歌中,也有許多對姬段的歌頌,因此,有許多史學家懷疑姬段的遭遇實際上是鄭莊公的一樁政治陰謀。

一部分太叔氏族人皆尊奉姬段爲得姓始祖。

3.源於契丹族:

出自宋朝時期遼國宋魏國王耶律·和囉噶之後,屬於以先祖爵號爲氏。耶律·和囉噶,在《遼史》中稱耶律·和魯斡,是遼興宗耶律·宗真的兒子,早年在北宋仁宗趙禎皇祐二年(遼重熙十八年,公元1050年)被遼興宗封爲越王。至北宋至和二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清寧元年,公元1055年)農曆12月晉封爲魯國王,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農曆11月徙封爲宋魏國王,領重兵留守遼國皇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在耶律·和囉噶的後裔子孫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爵號爲漢化姓氏者,稱太叔氏,後有一部分族人在北宋宣和七年(遼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遼國滅亡之後被裹脅入女真吳乞買氏族部落中爲奴,逐漸融入女真族中,改稱泰楚嚕氏,亦稱太楚魯氏、臺褚勒氏、泰楚拉氏,滿語爲Taicuru Hala,後來的滿清政府將其歸爲穢貊後裔,劃歸爲東海庫爾喀部庫雅喇人,世居渾春(今吉林琿春)、音楚(今俄羅斯克拉斯基諾南部波謝特灣)等地,後多冠漢姓爲泰氏楚氏邰氏、盧氏、改氏、魯氏等。

太叔姓 分布

太叔儀的子孫,以此身份爲榮耀,改姓太叔。後來,太叔這個稱呼在貴族中流傳。凡王公皇室貴族中排行三的子弟,都稱之爲太叔,他們的子孫也演變爲越來越多的太叔氏。二是出自春秋鄭莊公之弟段,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後代,受封於京城,衆人稱之爲京城太叔。他的後代就取太叔兩字爲姓。太叔氏望出東平郡(在今天山東省東平、泰安一帶),這個姓氏到了秦漢以後便逐漸少見。

太叔姓 郡望

東平郡:西漢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爲東平國。南朝宋改爲郡,治所在無鹽(今山東東平)。轄七縣,包括今山東濟寧、東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廢黜。北宋朝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以鄆州爲東平府,治所在須城(今山東東平)。明、清兩朝爲州。民國時期廢州改爲縣。

太叔姓 堂號

東平郡:西漢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爲東平國。南朝宋改爲郡,治所在無鹽(今山東東平)。轄七縣,包括今山東濟寧、東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廢黜。北宋朝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以鄆州爲東平府,治所在須城(今山東東平)。明、清兩朝爲州。民國時期廢州改爲縣。

太叔姓 姓氏源流

1、太叔tài shū

現行較罕見覆姓。今北京、遼寧之瀋陽、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系出姬姓,而支屬有別:

1、鄭樵注云:“姬姓。衛文公之子太叔儀之後也。”此以次爲氏。

2、《姓氏考略》注云:“鄭莊公之弟段,封於京,謂之京城太叔,其後以爲氏。”衛、鄭皆姬姓國,故此太叔氏皆系出姬姓。漢代有太叔·雄,尚書;晉代有太叔·廣、太叔·裘。

2、太叔

太叔姓分布:北京、遼寧瀋陽等地均有此姓。

太叔姓起源:①春秋時衛文公之子太叔儀之後,別爲太叔氏。②春秋時鄭莊公之弟段,封於京(故城在今河南滎陽東南21裏),謂之京城太叔,其後以爲氏。

太叔姓名人:

太叔雄,漢時尚書。太叔廣,晉時東平人,列卿,以樞機清辨著名。

郡望:汲郡。

變化:亦作〔大叔〕。

太叔姓 歷史名人

太叔姓古代名人

太叔儀古代春秋時期,衛國有一位周朝的王族後代叫姬儀,姬儀排行第三,也就是衛文公姬毀的第三個兒子。古時候,兄弟輩排行次序,老大稱伯,老二稱仲,老三稱叔,老四稱季。姬儀爲老三,就稱作叔儀。而姬姓源自周朝王族,(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發)於是外人稱呼叔儀時爲表示尊敬,就稱他太叔儀。太叔儀的子孫,以先輩的身份爲榮耀,世代姓太叔。

太叔段春秋,鄭國人。鄭武公少子,莊公弟。母愛而欲立爲太子,武公不許。在古代,太叔這樣的尊稱是被普遍採用,稱呼王公貴族中排行三的子弟,而也可能被子孫延用演變成姓氏。見於古書記載的春秋時鄭國有一位京城太叔,他也是周朝姬姓王族的後代,名叫段,受封於京城。他的後代就取京城太叔中的“太叔”兩字爲姓。

太叔雄漢朝,官員,曾任尚書。

太叔姓 相關姓氏

太史太宰太陽 (太陽)太連 (太連)太豆太祝太戊太征太師 (太師)太山太室太士太公太傅太保太伯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