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申屠姓

姓氏申屠

拼音shēn tú

人口約 8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786 位。

位於雅姓 之後,監姓 之前。

申屠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7862018年
2014年554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428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申屠
428

55澹臺 公冶宗政 濮陽

56淳于 單于太叔 申屠

57公孫 仲孫軒轅 令狐

58锺离 宇文長孫 慕容

申屠姓
申屠姓頭像

申屠姓 起源

申屠姓主要源自:姚姓姜姓

申屠姓起源一

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屬於以音訛改姓爲氏。上古舜帝的後代中有一個古老的勝屠氏部落,在遷徙過程中佔據屠原(今陝西合陽)生息繁衍,故稱“勝屠”。原爲勝屠氏,後因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屠氏。

在勝屠氏、或申屠氏、申徒氏的後裔子孫中,有省文簡改爲單姓申氏、屠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申屠姓起源二

源於姜姓,出自周平王給申侯幼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夏朝時期,炎帝裔孫四嶽之後被封於申(今河南南陽),爲侯爵位,世稱申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兒爲王后,後來又寵幸美女褒姒,爲此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爲太子。申侯對此大爲不滿,便聯合鄫國和遊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敵兵壓境,周幽王趕緊點燃烽火,召喚各國諸侯前來援救,可是等來等去,連一路援軍也沒有來。後來,周平王晉升申侯爲侯爵,稱申伯,並把自己的小舅舅、申侯的小兒子賜封在屠原(今陝西合陽)。此後居於屠原的姜姓申氏族人中,就有以原國姓“申”與新封地名“屠”合爲複姓,稱申屠氏,其舅稱“申屠侯”。

隨着歷史變遷,有些申屠氏族人又隨音改爲申徒氏信都氏申都氏、勝屠氏等諸姓氏;還有些申屠氏族人後隨音簡化爲申氏、宇氏、謝氏、射氏等諸姓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申屠姓起源三

源於夏代祭祀時負責獻祭中宰殺牛羊的高級官員,地位遠遠高於諸侯王。此淵源姓氏特點有3處,一處爲左臂有黑痣。另一處爲左耳後側有痣。最後一處爲脖子後有痣。三處有一處就此淵源後裔。因爲與占卜祭祀相關,所以隨着佛道盛行,中國本土的原始宗教沒落和被打擊,清代以後此淵源的後裔大部分都流散到異國他鄉,根據2006年同鄉會統計,現在中國本土以外的申屠姓 有260萬人,其中資產過2億美金的有8000人,爲中華所有複姓中平均資產最富的姓氏,國內申屠姓氏因爲受教育程度和改信佛道追求清靜無爲因此與一般民衆無異。此淵源姓氏爲古代祭祀人員所以遵從原始薩滿教,除非祭祀禁忌宰殺食用蛇、猴、穿山甲、野鳥飛禽,禁忌佩戴象牙、犀角。以羽毫石爲本族守護石。 現今此淵源申屠姓氏也是共濟會中複姓裏面的第一大姓氏其地位不可小覷。

申屠姓 分布

申屠氏複姓或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二十八位門閥。在浙江桐廬寧靜的山水中,有一個名爲深澳的村莊和徐畈的村莊,問起來,村裏大多人都姓申屠,按理說,江南那軟軟的風、柔柔的雨,本應造就溫和的性情,可是,這些姓申屠的百姓,卻從骨子裏透出一股剛烈氣概,真是挺有意思,爲什麼呢?申屠氏第30代申屠盛洪:我們深澳村是申屠家族中的,比較大的一個自然村,2015年有1200戶人家,4000人左右,85%以上都是姓申屠的。採訪:申屠氏第30代申屠裕中我是第30代,生活得蠻好的。申屠氏第30代申屠盛洪:深澳在49年以前,聽說就已經是商貿雲集的地方,有“小上海”之稱,這個地方民風純樸,剛正不阿,商業頭腦歷來就有,祖祖輩輩沿襲至今。原來,這些申屠的子孫,是在西漢時期從北方的屠原,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甘肅一帶,遷移到浙江來的。南遷的祖宗是西漢名士申屠剛,這個申屠剛可不是個簡單的人,他因爲不滿當時的王莽篡權,憤而南遷,隱居在深澳村前的黃山,後來,這山改名爲屠山。申屠氏第29代申屠丹榮:我們姓申屠的,我們的老祖宗是申屠剛,不知道是不是剛的這個字的關係,我們姓申屠的人性格都比較剛強、比較忠勇、膽子也比較大。譬如說,1942年,日本軍侵略金山嶺,離我們有10多里路。那麼我們深澳村,還有清浦等村姓申屠的,包括其它姓的1000多青壯年,和國民黨的79師,一道去打日本,打了兩天,把日本軍打敗了,日本軍轍退了,所以日本軍很怕我們深澳村人,什麼道理呢?我們這裏村莊大、人勇敢、所以他們轍退的時候繞着村邊走,沒有敢進村,所以我覺得我們姓申屠的人都是很勇敢的。可以說是都勇敢,一個人要有志氣,有志氣他就怕,我不怕你,你打我,我就打你,你有人,我比你人更多,你有土地,我比你土地更多,所以不要怕他們。怎麼樣,申屠子孫是不是性格很剛烈啊?而且也很可愛。不由令人想起中華民族近百年的風雨滄桑,如果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以無所畏懼的精神,面對強敵、面對苦難,我們的近代史也許不會有那麼多的屈辱。當50年前深澳村的申屠子孫舉起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時候,他們的祖先申屠剛在微笑,而他們的子孫在新世紀的曙光裏向他們致敬。偶然回頭,靜靜的富春江在村邊流過,申屠子孫,這個百家姓中並不多見的姓氏,不屈不撓地走過了2700多年的歲月。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的建德市、富陽市、桐廬縣、金華市的東陽市、蘭溪市、永康市,江蘇省的蘇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臺灣省,遼寧省,安徽省,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均有申屠氏族人分佈,以浙江分佈最爲廣泛。

申屠姓 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爲京兆尹,“尹”爲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爲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時期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爲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爲秦公,以京兆郡爲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爲京兆國。曹魏明帝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爲秦王,改京兆國爲秦國。曹魏齊王(曹芳)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改爲京兆郡(今陝西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期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曹魏時期縮小。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諸國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京兆尹)。隋、唐兩朝均立都於長安,京兆郡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爲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爲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朝時期改爲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爲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爲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爲京兆地方,府尹爲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原址統稱爲西安。

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浚縣、滑縣等地。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爲準,西岸爲西河。西漢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並擁有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爲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即在今山西省離石(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爲西河郡。

申屠姓 堂號

京 兆:京兆原本爲京兆尹,“尹”爲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爲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時期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爲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爲秦公,以京兆郡爲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爲京兆國。曹魏明帝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爲秦王,改京兆國爲秦國。曹魏齊王(曹芳)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改爲京兆郡(今陝西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期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曹魏時期縮小。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諸國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京兆尹)。隋、唐兩朝均立都於長安,京兆郡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爲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爲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朝時期改爲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爲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爲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爲京兆地方,府尹爲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原址統稱爲西安。

西河郡:古代該郡所指不一。春秋時期衛國西境沿黃河一帶稱西河,即今浚縣、滑縣等地。戰國時期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國時期曾取秦國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爲準,西岸爲西河。西漢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內蒙古東勝),其時轄地在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地區,並擁有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東漢朝時期移治到離石(今山西離石)。南北朝時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爲羌胡所得,僅保有晉西一帶地區,治所在茲氏,即在今山西省離石(今山西汾陽)。唐朝時期亦曾以汾州爲西河郡。

申屠姓 姓氏源流

1、申屠shēn tú

現行較罕見覆姓。今北京,遼寧之瀋陽,山西之太原、臨汾,福建之邵武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並注其源:

1、或爲申徒氏所改,“一說申徒狄,夏賢人,後音轉改爲申屠氏,又有作勝屠者。”(2)或“以地爲氏”,系出姜姓:“申屠氏,姜姓,周幽王申後兄申侯之後,支子居安定屠原,因以爲氏。”(3)或以官爲氏,“或雲:申屠,楚官號。”漢代有申屠·剛,又有申屠·嘉,梁人,淮陽守;唐代有申屠·思恭;宋代有申屠·有涯;元代有申屠·致遠,壽張人。

2、申屠

申屠姓分布:遼寧瀋陽、北京、臺灣臺北、桃園、臺中、基隆、浙江諸暨、江山、上虞、義烏、蕭山、開化、安徽淮南等地均有此姓。

申屠姓起源:①系自姜姓。周時申侯之後,支孫居安定(故城在今甘肅固原)之屠原,因以爲氏。②申屠,楚國之官號,後以官爲氏。③春秋時宋公族有申屠氏。④春秋時衛公族有申屠氏。⑤春秋時陳公族有申屠氏。

申屠姓名人:

申屠嘉,漢時梁人,代張蒼爲丞相,封故安侯。申屠祥,明時福建人,弘治中任江西臨川縣丞。

郡望:京兆。

變化:①隨音改爲申徒氏,見《風俗通》。②一作勝屠。

申屠姓 歷史名人

申屠姓古代名人

申屠嘉漢代,都尉。文帝時拜丞相,封固安侯。爲人廉直,不受私人拜託。倖臣鄧通戲殿上,嘉欲殺之,爲文帝赦免。景帝時,晁錯用事,嘉欲借晁錯穿鑿宗廟垣事殺錯未成,憤恨吐血而死。

申屠剛後漢,性情方直,常慕史魷、汲黯之爲人。平帝時,舉賢良方正,因對策時忤上意罷歸。光武帝時徵拜侍御史,後任尚書令。帝欲出遊,剛以隴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勸諫不聽,以頭抵輿輪,使車不得行。後數次以諫忤旨,貶爲平陰令,終官太中大夫。申屠致遠:元朝人。世祖南征時,被經略使乞實力臺薦爲經略司知事。軍中機務,多所謀劃。累官淮西江北道肅政廉訪司事。所至有風裁。他清修苦節,恥事權貴,聚書萬卷,名“墨莊”。著有《忍齋行稿》、《杜詩纂例》、《集古印章》等。

申屠蟠東漢,學者。郡召爲主簿不行,遂隱居精學,博貫五經,兼明圖緯。

申屠建漢朝,

申屠駉元朝,元至正元年,紹興路總管府推官。

申屠姓近代名人

申屠棠(1936~),浙江,東陽。著名化工專家、企業家。,1963年7月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1963年7月~1997年3月化工部光明化工研究所。中國氫氣能委員會成員,中國工業氣體協會副理事長、大連市科學獎勵基金會理事。他一直重視國家重點低溫工程、特種氣體和二氧化碳超臨界革取、金屬有機化合物的研製和管理工作三十餘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爲低溫工程上馬,參加了絕熱保溫、氫膨脹機、氫氣純化、液氫洗滌固氧過濾過程研製工作,其中液氫洗滌固氧過濾過程集中解決了解140產品生產穩定、安全、運行的技術關鍵問題,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85年獲國家四委國防軍工協作先進個人,同年3月被化工部任命爲光明所所長,12月隨化工部組團赴法國、美國考察低溫工程、特種氣體等發展動態和研究水平。回國後根據國家科委和化工部規劃、重點攻關課題要求,開展了電子氣體、石油化工用氣、高純氣、超純氣、混合氣、標準氣的研製和配套技術的研究取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研製的石油化工用十八種氣體,分別獲化工部和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子氣市場調研報告,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1990年化工部評爲高級工程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被評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爲把成果轉爲生產力,在珠海、杭州、無錫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和代銷點,由於經濟與社會效益好,1991年獲國家科委首屆全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個人獎。有了綜合實力,引資九百萬美金,在大連開發區建立了合資企業,選爲首任董事長,1995年初投產,如今該企業每年上繳國稅一百五十多萬元。由於業精於勤,成績突出,多次得到上級政府表彰,評爲優秀領導幹部,享受國務院津貼,提爲廳局級幹部。

申屠瑾(1937~),上海人。著名中醫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上海長征醫院中醫理療科主任醫師、教授。1962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多年從事中醫臨牀工作,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牀工作經驗,擅長治療腫瘤、肝病、氣管炎、肥胖症和體虛調理,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牀工作經驗

申屠姓 相關姓氏

申佳申公申包申叔申句申徒申洛申章申裴申送申都申鮮 (申鮮)申穆哩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