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巴林
拼音bā lí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巴林姓巴林姓起源一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末期的東蒙古集團巴林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爲氏。巴林氏,亦稱巴鄰氏,被認爲是出自東蒙古集團,古代的大遼國所在地,爲古老的蒙古族姓氏之一。從《蒙古祕史》的記載來看,巴林氏與“黃金家族”的孛兒只斤氏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根據《蒙古祕史》中對孛兒只斤姓淵的順捋,人們可以大致排列出一個世系表:
孛兒帖赤那+豁埃馬闌勒→巴塔赤罕→塔馬察→豁裏察兒蔑兒幹→阿兀站孛羅溫勒→撒裏合察兀→也客你敦→撏鎖赤→閤兒出→孛兒只吉歹篾爾幹+忙豁勒真豁阿→脫羅豁勒真伯顏+孛羅黑臣豁阿→朵奔篾兒幹。
朵奔篾兒幹→別勒古訥臺→別勒古訥惕氏。
朵奔篾兒幹→不古訥臺→不古訥惕氏。
朵奔篾兒幹→阿闌豁阿→不忽臺塔吉→合塔斤氏。
日月之光+不忽臺塔吉→合塔斤氏。
日月之光+不忽臺塔吉→不合禿撤勒只→撒勒只兀惕氏。
日月之光+不忽臺塔吉→孛端察兒蒙合黑→孛兒只斤氏。
在《蒙古祕史》中記載的那莫倫母,即史籍《元史》中記載的莫拿倫。在史籍《元史·太祖紀》中記載:“孛端察兒歿,子巴林昔黑剌禿合必爲嗣、生子曰咩捻篤敦,咩捻篤敦妻曰:莫拿倫,生七子而寡。莫拿倫性剛急,時押剌伊而部有羣小兒掘田間草根以爲食,莫拿倫乘車出,適見之,怒曰:‘此田乃我子馳馬之所,羣兒輒敢壞之耶?’驅車徑出,輾傷諸兒,有至死者。押剌伊而忿怨,盡驅莫拿倫馬羣以去。莫拿倫諸子聞之、不及被甲,往追之,莫拿倫自憂曰:‘吾兒不甲以往,恐不能勝敵。’令子婦載甲赴之,已無及矣。既而果爲所敗,六子皆死,押剌伊而乘勝殺莫拿倫,滅其家。唯一長孫海都尚幼,乳母匿諸積木中得免……海都稍長,納真率八剌忽道:‘怯谷諸民,共立爲君。‘海都既立,以兵攻押剌伊而臣屬之,形勢寢大。列營帳於巴剌合黑河上,跨河爲梁,以便往來,由是四傍部族歸之者漸衆。”據此記載分析,那莫侖是篾年土敦之妻海都之祖母。“納真”即《蒙古祕史》中的“納臣”,漢義“鴉鶻”。孛端察兒的正妻所生之子,叫沼兀列歹,即後來的蒙古沼列惕氏先祖。其妾所生之子名叫巴林失亦剌禿合必赤,巴林失亦剌禿合必赤之子爲篾年土敦,篾年土敦有七個兒子,分別爲哈赤曲魯克、合臣、合赤兀、合出剌、合赤溫、合闌歹、納臣巴特爾七人。其後分衍有巴阿鄰氏、扎答闌氏等等。在明朝時期,蒙古族巴林氏主要是元朝後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學者巴林·伯顏的後裔子孫以及族人。
巴林·伯顏的曾祖父叫巴林·失兒古額禿,原來臣屬於泰亦赤兀部首領,後歸屬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他的祖父巴林·阿拉黑、祖叔父巴林·納牙阿,都是成吉思汗時代大蒙古汗國的開國元勳,曾分別擔任千戶長、中央萬戶長;他的父親巴林·曉古臺和他本人則一直臣屬於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孛兒只斤·託雷家族,成爲元朝政府的中堅力量。到了明朝中後期,蒙古族巴林氏主要分佈在今內蒙古科爾沁地區的巴林旗。
如今,蒙古族巴林氏的漢化姓氏大多爲詹氏。
巴林姓巴林姓起源二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滿族巴林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爲氏。明朝時期,在女真族中有巴林氏,滿語爲Barin Hala,實際上是引用內扎薩克的部落姓氏,即內蒙古巴林氏,以原居地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一帶)名稱爲氏,後逐漸分佈到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璦琿(今黑龍江璦琿)等地。
璦琿地區此姓很多 包括蒙古姓氏(哈拉)之中,在璦琿地區此姓很多,無滿語譯名。巴林被認爲是一個東蒙古集團,古大遼所在地。
1、巴林
蒙古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載。元代,本爲蒙古族部落名,後以部爲氏。元太祖時有巴林珠爾格圖,以本部兵從太祖討定諸部。太師淮安忠武王巴延,其後也。入清,編入鑲紅旗,內扎薩克有巴林部,仍以部爲氏,乃蒙八旗姓氏之一。
2、巴林
巴林姓起源:元時蒙古人姓。巴林系部名,爲元太祖十八世孫蘇巴海所建。巴林氏當以部爲氏。至清時巴林爲內蒙古昭烏達盟八部之一,轄境在今內蒙古巴林左、右旗旗境內。清蒙古八旗中有巴林氏。又,清駐防吉林正紅旗,駐防寧古塔正白旗中均有巴林氏。
巴林姓名人:
巴林珠爾格圖,以本部兵從元太祖討定諸部,元時太師淮安忠武王巴延爲其後裔。巴林甘都,清蒙古鑲藍旗人,先世自吉林葉赫徙居巴林,因氏。累功封二等男。
變化:①《南村輟耕錄》作〔八憐〕。清《續通志·氏族略》作〔巴琳〕。②清鑲白旗滿洲馬甲朋格之妻爲巴璘氏,又《元書》有闊闊搠思,巴鄰氏,察合臺傅,〔巴璘〕、〔巴鄰〕等似均爲巴林之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