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司徒姓

姓氏司徒

拼音sī tú

人口約 4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940 位。

位於鬧姓 之後,業姓 之前。

司徒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9402018年
2014年536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439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司徒
439

58锺离 宇文長孫 慕容

59鮮于 閭丘司徒 司空

60亓官 司寇 子車

61顓孫 端木巫馬 公西

司徒姓
司徒姓頭像

司徒姓 起源

司徒姓主要源自:姬姓子姓任姓

司徒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舜帝的後代,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司徙”是古代的官職名稱,始於四千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負責管理教化民衆和行政事務等事情。堯帝爲炎黃部落首領時,舜就是堯帝的司徒官,執掌和管理土地事務,故而又名“土司”。舜爲帝之後,大禹爲司空,契爲司徒。契爲商族始祖,其後有司徒姓。司徒一職在歷朝歷代的名稱和職能都不同,例如,到了前清時期,稱戶部尚書爲大司徙。據史籍《史記》和《通志·氏族略》中的記載,在虞舜的支系子孫中,有“以官職名爲姓者”,稱司徙氏,後有省文簡改爲單姓司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司徒氏族人大多尊奉虞舜爲得姓始祖。

司徒姓起源二

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司徒,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

夏、商、周時期,帝王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爲六卿之一,或稱爲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期伯爵以上的各諸侯國也多設有司徒職位,在其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皆稱司徒氏,後有省文簡改爲單姓司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司徒姓起源三

官名。西周始置。西周前期金文都作“司土”,後期“司土”與“司徒”並用,與司馬、司工(即司空)合稱“三有司”。司徒主管徵發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鼎》:“令女(汝)作司土,官司籍田”。《曶壺》:“作冢司土於成周八堆”。《免簋》:‘作司土,司奠還(苑)、林□吳(虞)、牧。“三有司”在西周王朝爲朝廷大臣,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有設置。春秋時,衛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其後也稱司徒氏。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衆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爲六卿之一,稱爲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爲司徒氏。

司徒姓起源四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末期大夫墨狄,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爲氏。墨狄,即歷史商十分著名的申徒狄,因其官爲殷商末期的司徒,故而又稱司徒翟。相傳,申徒狄不忍見紂王淫亂暴虐,便自己抱石投淵而死。後人們遂用其舉止行爲爲歷史典故,以“負石赴淵”來表示嫉濁避世,遂成千古成語。

在司徒翟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稱司徒氏,後有省文簡改爲單姓司氏者,還有一部分人遷居孤竹國之地(今河北冀東平原),後來成爲蒙臺氏一族,再後省文簡改爲單姓蒙氏、臺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司徒姓起源五

源於任姓,出自唐朝時期著名將領薛仁貴孫子薛嵩之子:薛平(字坦途),進檢校司徒,更封韓召拜太子太保。以司徒致仕。卒,年八十,贈太傅。現在開平等地祭拜,必然要祭拜社稷之神、玄武之神和姜太公

司徒姓 分布

司徒複姓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三十八位,在複姓中排序爲第三十一位。司徒複姓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三十九位,在複姓中排序爲第三十一位。司徒氏起源於先秦歷代都設有的“司徒”這一官職,掌管國家的行政事務。有的司徒官員的後代就把其官職作爲自己的姓氏,稱爲司徒氏。司徒姓同司空、司馬等姓,司徒起初特指官名。早在商周時,就設有司徒一職,主管民衆、土地、教化、行政事務。周朝稱爲地官大司徒,職位類似於宰相。春秋各國多有沿襲。相傳舜作過堯的司徒,其後代就以官名司徒爲姓。衛國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後來也有子孫稱司徒氏。主要分佈在河北省中部趙縣、邯鄲一帶地區。

如今在廣東省的廣州市、開平市、陽江市、平遠市、中山市、江門市、英德市、梅州市、梅縣區,浙江省的奉化市、寧波市鄞州區、臨安市、餘杭市,江蘇省的南京市、丹陽市、江陰市、高郵市,陝西省的西安市,海南省,上海市,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加拿大,美國等地,均有司徒氏族人分佈。

司徒姓 名人明星

司徒姓 郡望

趙郡:漢高帝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將原秦朝邯鄲郡改爲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改爲趙郡,轄地在今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市、趙縣、邯鄲市一帶地區。隋朝時期移治到趙縣(今河北趙縣)。

司徒姓 堂號

趙郡:漢高帝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將原秦朝邯鄲郡改爲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改爲趙郡,轄地在今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市、趙縣、邯鄲市一帶地區。隋朝時期移治到趙縣(今河北趙縣)。

司徒姓 姓氏源流

1、司徒sī tú

現行較罕見覆姓。分佈頗廣:今北京,廣東之高要、新會、吳川,湖北之監利、武昌,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均有。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帝王世紀》曰:“舜爲堯司徒,支孫氏焉。衛有司徒瞞成,宋有司徒邊㣝,陳有司徒公子招,其後皆爲司徒氏。”此以官爲氏,系出多門:或系出嬀姓(舜後);或出自子還氏(瞞成後。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哀十六年》引梁履繩《補釋》雲:“……‘子還成’,杜雲:‘即瞞成’,蓋‘子還’,其氏。”);或出自子姓(邊㣝後。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昭二十二年》引《通志·氏族略三》雲:“宋平公子御戎字子邊,以王父字爲氏,孫㣝,爲司徒。”)。春秋時陳有司徒貞子,爲大夫;唐代有司徒映,澤州人,太常卿;五代時有司徒翊;宋代有司徒達;又有司徒綽,元祐登科;明代有司徒化邦,溧水人,遼陽衛參軍;又有司徒綬,新會訓導。

2、司徒

司徒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司徒姓起源:①相傳舜爲堯司徒(《周禮》地官之屬,掌教化民衆和行政事務),支庶以官爲氏。②春秋時衛大夫司徒期之後。一說,衛文公之子司徒瞞成之後。③春秋時宋司徒邊邛之後。一說,宋公族有司徒氏。④春秋時陳成公之子公子招爲司徒,其後有司徒氏。

司徒姓名人:

司徒映,唐時澤州人,官至太常卿。

郡望:平安。

司徒姓 歷史名人

司徒姓古代名人

司徒肅漢朝,著名安平侯相。

司徒公綽宋朝,進士。北宋元祐年間進士及第。

司徒卯春秋,陳國大夫。

司徒羽五代,清河人。後漢官吏。官至禮部侍郎有惠政。

司徒詡喜愛讀書,曾經做過永年和項城兩個縣的縣官,得到精明能幹的好名聲,後漢初期擔任了禮部侍郎的官職。司徒詡相信佛陀的教義。司徒詡曾經出差到江蘇、浙江一帶去,航行到渤海當中的一個地方,海水的顏色變得像墨一樣黑,船伕說:“這裏的水底下就是龍王的宮股。”司徒詡就燒了香,誠心地祈禱:“等我船回來時,將要拿一套用金粉寫成篆體的佛經書作爲禮物供養給大王。” 隔了些時候,司徒詡乘船從江、浙回來了。途經原來的地方,就按照他發過的願,把一封套的經書放到海里去,一會兒,船底下發出了清幽而響亮的讚歎佛陀的絲竹音樂。船伕說:“呀!這是海龍王來迎接經書了。”船上一百多人都聽到了這個音樂,個個表示驚異和讚歎。

司徒詡五代,南漢人。厲永年間任項城縣令有政績,漢初升爲禮部侍郎。周世宗即位後,留意雅樂,議欲考其正音,而詡爲足疾病所苦,居多告假,遂命以本官至仕。

司徒映唐朝,太和元年時唐文宗即位,深知兩朝之弊,勵精求治,任司徒映爲太常卿。出宮女3000餘人,放五坊鷹犬,省冗食1200餘人,政號清明。不料數年後,宦官撓權,勾心鬥角,奢侈浪費,腐敗回潮,文宗仁而少斷,制之不得其術,遂成甘露之變。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毅然決定辭官還鄉,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

司徒姓近代名人

司徒美堂(1868年4月3日-1955年5月6日),是洪門大佬(即是黑社會首領),後移居美國,中國致公黨創始人

司徒姓 相關姓氏

司馬 (司馬)司空司寇司揭司鴻 (司鴻)司鐸 (司鐸)司褐司甄司杜司星司文司工司士司堵司城司國 (司國)司功司佳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