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稽洪荒甫闢,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爲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爲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爲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爲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爲太原。(摘自《練氏溯源序》)
東姓起源於遠古時期,相傳舜有七個朋友,他們的名字是雄陶、方回、續牙、伯陽、東不訾、秦不虛、靈甫。東不訾的後代,有的就用“東”作爲自己的姓氏,遂成東姓。《屍子》雲:“舜士友有東不訾,《廣韻》東不訾。”據古書記載說,東不訾這支東姓,源自遠古的伏羲氏。伏羲是遠古的偉大部落首領,生活在古宛丘(今河南周口一帶,現有佔地875畝太昊伏羲陵一座),他的部落當時最爲昌盛,生產方式先進,所以傳說中許多發明創造都歸於伏羲,並在長期的歷史演化中成爲中華民族奮發向上勇於進取的形象代表。東姓源自伏羲部落,在舜帝時仍是極受尊重的。另外,大禹的後裔東樓公被封於杞國,東樓公子便以他的名爲姓了。
東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三百六十位門閥。東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傳伏羲氏爲東方部族的首領,而他的部落的發展最爲迅速,生產方式最先進,伏羲的部落在華夏發展史上有不可磨滅的偉績,他的後代中就以東爲姓,藉以紀念他在東方部落的貢獻。而在先帝舜時,他有七友,其中之一名爲東不訾,他的後代都用東爲姓。
東氏目前在中國分佈較廣,今河南省的沈丘縣,江蘇省的海門市、通州市,河北省的霸州、滄州市青縣、邢臺市隆堯縣、高碑店市、石家莊市趙縣,陝西省的西安市周至縣、澄城縣、渭南市華縣,天津市的靜海縣、武清區,山東省的濟南市歷城區、沂源市、東阿縣、青島市城陽區,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大慶市,湖北省的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遼寧省的鐵嶺市鞍山區、葫蘆島市、阜新市、盤錦市、營口市,甘肅省的蘭州市、永登縣,青海省的互助縣,雲南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通遼市,重慶市,加拿大聯邦共和國多倫多市等地均有分佈。
太原郡
太原郡
1、東(東)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縣,山東之平邑、昌樂、東平,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甘肅之永登,雲南之瀘水等地均有分佈。漢族、藏族、土族、傈僳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舜七友東不訾之後。望出平原。”(《屍子》作“東不識”、“伏羲氏後”)。
2、《姓氏詞典》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曰:“中國有東、西、南氏,高麗有此氏。其先皆以方爲氏。”方,當指方位、方向。
3、《新纂氏族箋釋》注云:“源於東方氏。”(4)藏族之東姓,源於古民族,以族名氏。傳說有一神猴,與魔女結爲夫妻,生下六隻小猴長大後繁衍後代,進化成人類,分作六個支系,此即藏族遠古時的六個氏族,其中有東氏。(《中國人的姓名》)。
5、土族語有“什京加孔”,即什東加人,意爲有羊圈的人。什東加人以養羊著稱,遂以技爲姓。取“什東加”中間音諧“東”字而爲單姓。
2、東(東)
東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東姓起源:①相傳舜七友之一東不訾之後有東氏。②相傳伏羲之裔東蒙氏之後,見《路史》。③高麗人有北氏、東氏,其先必以方位爲氏。④土族什東加氏後改爲東氏。⑤臺灣土著、滿、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東姓名人:
東富,漢時涇州人,官中郎。
郡望: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