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布希姓

姓氏布希

拼音bù x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布希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布希姓
布希姓頭像

布希姓 起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海西女真蒲鮮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布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蒲鮮氏族,是女真東真國國君蒲鮮·萬奴的後裔子孫,以姓爲氏,滿語爲Buhi Hala,漢義“潔淨的狍皮、鹿皮”,世居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吉林梨樹葉赫鄉南,包括張城,阿氣蘭、兀蘇、吉當阿、呀哈、黑爾蘇、阿敦、喀爾齊賚、俄吉岱等地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蒲鮮·萬奴,亦稱布希·萬奴、完顏·萬奴,公元?~1233年待考,東海女真人,金國後期著名將領,東真國的創建者。蒲鮮氏是金國時期庶支皇族子孫的姓氏,嫡支則爲完顏氏。蒲鮮·萬奴之所以也稱完顏·萬奴,就是蒲鮮·萬奴在建立東真國之後自己所改的金國國姓,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在後來的史籍中,也有稱其爲禿珠·大石、完顏·乜奴、完顏·也奴、完顏·爲奴、完顏·乾奴、完顏·萬肅奴等等,都是同音漢字的異譯。

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八年(金宣宗完顏·從嘉貞祐二年,大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蒲鮮·萬奴乘率軍鎮壓遼東契丹族人耶律·留哥起義反金之際,在佔領東京(今遼寧遼陽)之後叛金自立,繼而佔領了鹹平(今遼寧開原老城鎮)、瀋州(今遼寧瀋陽)等地,之後進攻婆速府路(今遼寧丹東)、上京城(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等地,之後在當年農曆10月自稱天王,建國號“大真”,改元“天泰”。

南宋嘉定九年(金貞祐四年,成吉思汗十一年,公元1216年),受耶律·留哥和蒙古軍大將札剌亦兒·木華黎兩路軍的夾擊,蒲鮮·萬奴兵敗,逃於渤海的一個海島上。蒙古軍元帥札剌亦兒·木華黎率軍攻陷錦州後,布希·萬奴只得投降蒙古。但在蒙古軍撤退後,他又叛蒙自立。

南宋嘉定十一年(金興定二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8年),蒲鮮·萬奴由海島返回曷懶路(今朝鮮鹹鏡北道吉州),改國號爲“東真”,建都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古城),又追隨蒙古、高麗軍圍剿耶律·喊舍爲首的契丹族起義軍。此後,布希·萬奴一直割據着遼東東部地區,轄有南京、恤品和開元三路,控制東至海(今日本海)、北抵松花江、西與耶律·留哥領地接壤的大片土地。

南宋理宗趙昀紹定六年(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二年,大蒙古汗國木亦堅汗孛兒只斤·窩闊臺五年,公元1233年),大蒙古汗國木亦堅汗命皇子孛兒只斤·貴由及孛兒只斤·按赤帶率左翼軍徵討蒲鮮·萬奴,蒲鮮·萬奴在抵抗中兵敗被殺,東真國就此滅亡,其立國前後總共十九年。此後,蒲鮮氏族以及東真國人多被裹脅入蒙古察哈爾部,因此後多有融入蒙古族者。

在蒲鮮·萬奴的後裔子孫衆,多以氏族名稱爲姓氏,稱蒲鮮氏,在明朝時期多改稱布希氏。蒙古族布希氏與滿族布希氏爲同宗同源,到了清朝晚期以後,布希氏多冠漢姓爲蒲氏步氏布氏等,與女真族完顏氏亦爲同宗同源,皆世代相傳至今。

布希姓 分布

布希氏複姓是典型的女真-滿族姓氏,形成於宋、金時期,歷史悠久,至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爲蒲氏、步氏、布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會寧爲郡望。

布希姓 郡望

會寧府:即遼寧省鐵嶺市所轄開原市。開原歷史悠久,古蹟衆多,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先秦至明、清時期一直是關東地區軍事重鎮。秦朝、西漢至晉朝時期屬扶餘國屬地。北魏時期屬勿吉屬地。隋朝時期爲黑水靺鞨屬地。唐朝初期屬燕州黑水府。唐懿宗鹹通年間(丁巳,公元837年)爲渤海國之地,隸屬上京龍泉府。遼國時期爲黃龍府地。金國時期爲會寧府地。元朝時期屬開元路。元太宗七年(戊戌,公元1235年)曾在黑龍江境內設置開元萬戶府,後來治所移到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元成宗元貞二年(丙戌,公元1286年)改開元萬戶府爲開元路。明朝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開元路治所又移到鹹平府(今遼寧開原老城),並改“元”爲“原”,“開原”名稱由此而來。開原老城是明朝興建的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遼北古城”之稱。明朝在該地設三萬衛、遼海衛、安樂州。清朝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年)撒銷三萬衛,置開原縣,屬奉天省。民國初期屬奉天省遼瀋道,日寇侵佔期間隸屬奉天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遼西省。1954年劃歸遼寧省,爲鐵嶺地區轄縣,現爲鐵嶺市轄縣。1988年撤銷開原縣,設立開原市(縣級)。2002年2月6日遼政38號文件批覆:撤銷開原鎮,設立新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城郊鄉,設立興開街道辦事處;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古城堡鄉、八寶滿族錫伯族朝鮮族鎮,合併設立八寶鎮;撤銷柴河堡鄉、靠山鎮,合併設立靠山鎮;撤銷三家子鄉、慶雲堡鎮,合併設立慶雲堡鎮。

布希姓 堂號

會寧府:即遼寧省鐵嶺市所轄開原市。開原歷史悠久,古蹟衆多,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先秦至明、清時期一直是關東地區軍事重鎮。秦朝、西漢至晉朝時期屬扶餘國屬地。北魏時期屬勿吉屬地。隋朝時期爲黑水靺鞨屬地。唐朝初期屬燕州黑水府。唐懿宗鹹通年間(丁巳,公元837年)爲渤海國之地,隸屬上京龍泉府。遼國時期爲黃龍府地。金國時期爲會寧府地。元朝時期屬開元路。元太宗七年(戊戌,公元1235年)曾在黑龍江境內設置開元萬戶府,後來治所移到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元成宗元貞二年(丙戌,公元1286年)改開元萬戶府爲開元路。明朝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公元1388年),開元路治所又移到鹹平府(今遼寧開原老城),並改“元”爲“原”,“開原”名稱由此而來。開原老城是明朝興建的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遼北古城”之稱。明朝在該地設三萬衛、遼海衛、安樂州。清朝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年)撒銷三萬衛,置開原縣,屬奉天省。民國初期屬奉天省遼瀋道,日寇侵佔期間隸屬奉天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遼西省。1954年劃歸遼寧省,爲鐵嶺地區轄縣,現爲鐵嶺市轄縣。1988年撤銷開原縣,設立開原市(縣級)。2002年2月6日遼政38號文件批覆:撤銷開原鎮,設立新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城郊鄉,設立興開街道辦事處;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辦事處;撤銷古城堡鄉、八寶滿族錫伯族朝鮮族鎮,合併設立八寶鎮;撤銷柴河堡鄉、靠山鎮,合併設立靠山鎮;撤銷三家子鄉、慶雲堡鎮,合併設立慶雲堡鎮。

布希姓 姓氏源流

1、布希bù xī

歷史上少數民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載。金代,爲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至清,則融爲滿族,世居葉赫地方,乃滿八旗姓氏之一。

2、布希

布希姓起源:清滿洲八旗姓。世居葉赫。系出金時女真人姓蒲鮮氏。

布希姓 相關姓氏

布耶布埒布尼布延布拉布爾 (布爾)布特布瑞布更布自布薩 (布薩)布讓 (布讓)布賽 (布賽)布農 (布農)布雷布魯 (布魯)布龍 (布龍)布仁布卻 (布卻)布占布劣布兹布佳布爾克 (布爾克)布兀剌布嚕特 (布嚕特)布爾圖 (布爾圖)布爾察 (布爾察)布爾尼 (布爾尼)布魯特 (布魯特)布勒扎布瓊尼 (布瓊尼)布蘇克 (布蘇克)布讓尼 (布讓尼)布頓强 (布頓强)布克晉 (布克晉)布達喇 (布達喇)布都里布里雲 (布里雲)布拉穆布吉里布庫斯 (布庫斯)布庫爾 (布庫爾)布庫特 (布庫特)布庫魯 (布庫魯)布德哩布思尼布思岱布熱阿 (布熱阿)布拉起布朱里布格察布淑沛布淑滿 (布淑滿)布勒哈齊 (布勒哈齊)布古魯特 (布古魯特)布古魯克 (布古魯克)布吉爾根 (布吉爾根)布雅穆齊 (布雅穆齊)布勒吉依爾 (布勒吉依爾)布利拖拖夫布楞都爾本 (布楞都爾本)布爾哈齊特 (布爾哈齊特)布德吉鼐滿岱 (布德吉鼐滿岱)布斯格爾鴻吉哩 (布斯格爾鴻吉哩)布朗吉爾-都爾伯特 (布朗吉爾-都爾伯特)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