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布薩姓

姓氏布薩〔 布薩 〕

拼音bù sà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布薩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布薩姓
布薩姓頭像

布薩姓 起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唐朝時期女真僕散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爲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布薩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僕散部,在金國時期稱僕散氏,以姓爲氏;滿語爲Busa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僕散部族人世居中都蒲裕路挾懣河(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克山烏裕爾河支流)、上京拔盧古河(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瓦爾喀(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在明朝時期改稱布薩氏。

在清朝中葉以後,滿族布薩氏多冠漢姓爲林氏布氏、薩氏、卜氏等。

布薩姓 分布

布薩氏複姓是典型的女真-滿族姓氏,歷史悠久,至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爲林氏、布氏、薩氏、卜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齊齊哈爾爲郡望。

布薩姓 郡望

齊齊哈爾:“齊齊哈爾”爲達斡爾族語,是“邊疆”之意,清朝時期的黑龍江將軍府和黑龍江省會曾設在該地,集聚着漢、蒙古、朝鮮、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柯爾克孜、錫伯等三十五個民族,即是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轄市,也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商貿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全市轄七個區、一個市、八個縣。齊齊哈爾是被國務院批准的全國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又稱鶴城。齊齊哈爾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東與本省綏化地區、南與吉林省白城地區、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北與本省黑河地區接壤。距省會哈爾濱三百六十公里,距綏化三百三十公里,距白城二百八十公里,距海拉爾五百二十公里,距黑河四百八十公里。地質構造屬於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和第三隆起帶的交接處,嫩江大斷裂貫通平原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和東部是小興安嶺南麓,中部和南部爲嫩江沖積平原。齊齊哈爾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政府移吉林水師駐齊齊哈爾。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3年)定齊齊哈爾爲水師營制。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於齊齊哈爾設火器營。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齊齊哈爾建城。清康熙三十七~三十八年(公元1698~1699年)黑龍江的副都統和將軍先後由墨爾根移駐齊齊哈爾。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齊齊哈爾設黑水廳。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齊齊哈爾爲黑龍江省省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齊齊哈爾實行市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齊齊哈爾先後爲嫩江省、黑嫩省、黑龍江省的省會,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併,省會設在哈爾濱市,齊齊哈爾改爲省轄市。

布薩姓 堂號

齊齊哈爾:“齊齊哈爾”爲達斡爾族語,是“邊疆”之意,清朝時期的黑龍江將軍府和黑龍江省會曾設在該地,集聚着漢、蒙古、朝鮮、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柯爾克孜、錫伯等三十五個民族,即是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轄市,也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商貿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全市轄七個區、一個市、八個縣。齊齊哈爾是被國務院批准的全國十三個較大城市之一,又稱鶴城。齊齊哈爾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東與本省綏化地區、南與吉林省白城地區、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北與本省黑河地區接壤。距省會哈爾濱三百六十公里,距綏化三百三十公里,距白城二百八十公里,距海拉爾五百二十公里,距黑河四百八十公里。地質構造屬於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和第三隆起帶的交接處,嫩江大斷裂貫通平原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和東部是小興安嶺南麓,中部和南部爲嫩江沖積平原。齊齊哈爾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政府移吉林水師駐齊齊哈爾。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3年)定齊齊哈爾爲水師營制。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於齊齊哈爾設火器營。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齊齊哈爾建城。清康熙三十七~三十八年(公元1698~1699年)黑龍江的副都統和將軍先後由墨爾根移駐齊齊哈爾。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齊齊哈爾設黑水廳。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齊齊哈爾爲黑龍江省省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齊齊哈爾實行市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齊齊哈爾先後爲嫩江省、黑嫩省、黑龍江省的省會,1954年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併,省會設在哈爾濱市,齊齊哈爾改爲省轄市。

布薩姓 姓氏源流

1、布薩(布薩)bù sà

歷史上少數民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均收載。金代,爲女真族姓氏。乃女真白姓。“以姓爲氏”。金太祖宣默皇后即姓布薩氏;至清代,融爲滿族,世居瓦爾喀地方,乃滿八旗姓氏之一,後或改爲單字姓“林”。見劉慶華《滿族姓氏錄》。

2、布薩(布薩)

布薩姓起源:清滿洲八旗姓。源出金時女真人姓僕散氏。世居瓦爾喀。

布薩姓名人:

清鑲藍旗滿洲閒散卓爾託之妻爲布薩氏。

變化:①後改爲林氏。②清鑲紅旗滿洲馬甲烏令厄之妻爲布察氏,駐防琿春正白旗中有布查氏,〔布察〕、〔布查〕等似均系布薩之異譯。

布薩姓 歷史名人

布薩姓古代名人

布薩氏金國,(生卒年待考),女真族,即僕散氏。著名金太祖宣獻皇后。布薩氏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皇后,金世宗完顏·雍的祖母。約在遼大安十一年(公元1095年),完顏·阿骨打納布薩氏爲妾,翌年生子金睿宗完顏·宗輔,又生子金豳王訛魯朵。,金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顏·晟追封布薩氏爲德妃。,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金睿宗完顏·宗輔的兒子完顏·雍在東京稱帝,是爲金世宗,他是金國時期執政時間最長、社會安定、有作爲的一代治世名君,世人稱其爲“小堯舜”。爾後,布薩氏的子孫一直掌握着金朝皇位。金世宗追諡布薩氏爲宣獻皇后。

布薩·渾坦金國(公元1101~1173年),女真族,即僕散·渾坦,蒲裕路挾懣河人(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克山烏裕爾河支流)。著名將領。布薩·渾坦十六歲即從軍,參加了完顏·阿骨打領導的反遼鬥爭,以“勇健有力,善騎射”在軍中著稱,並屢建功勳,初被“授修武校尉”(從八品上)。後加入完顏·宗弼軍中,參加對南宋的戰爭。布薩·渾坦在作戰中,曾與“宋岳飛拒”。,金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布薩·渾坦被任命爲茲州刺史(正五品),不久又升遷爲利涉軍節度使(從三品),授世襲濟州和術空鸞猛裏斡設謀克。,金海陵王貞元(公元1153年)初,以家事去官居喪,後起復爲舊職,歷泰寧軍和永定軍節度使,治得體,升遷爲鹹平尹(正三品)。金世宗執政時期,布薩·渾坦被任命爲臨湟地區的臨湟尹(正二品),後又改“懶路兵馬都總管”。在布薩·渾坦晚年,金世宗念他舊功及身體精力還很旺盛,又起用他“爲利涉軍節度使,復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本書按:,在黑龍江省克山縣河北鄉新發村北三百米處的三級臺地上,有一個古墓羣。據當地羣衆講,古墓前有石桌一面,石人、石馬、石豬、石猴、石羊各兩尊和半截石碑等遺物,至今仍存殘損石人、石羊、石猴各一尊,筆者曾親眼所見,石人是佩劍將軍像,頭與下身已經殘缺。此墓羣當年被推土機推平,作爲河北林場的存放木材的棱場,後來,其中有一個墓被挖開,是座雙人合葬,因墓裏有頭釵等女人飾物,因此斷定是男女合葬墓。新發村位於烏裕爾河右岸三級臺地上,在發現古墓的同時,在其南五百米左右,同時發現有一處古代居民遺址,東西長五百米,南北寬一百米,地表遍佈布紋瓦等遺物,是典型的金國居民遺址,很可能是墓羣主人的居住地。與該處相對,烏裕爾河左岸即是金國蒲裕路遺址,因地理環境與史籍《金史》等文獻資料中記載的布薩·渾坦出生地極爲相似,那麼此處的金國王侯之墓羣,很可能就是布薩·渾坦及其家族的墓地。從古墓前石人等飾物看,此古墓應是金國王侯之墓。金國時期王侯去世後,一般都回原籍安葬,如金朝初期丞相完顏·希尹死後就回老家冷山安葬。因此新發現的這座古墓也應是原籍在此、又有一定級別的金國王侯之墓。查史籍《金石》等文獻資料,具備古墓主人條件的,是金國初、中期著名將帥布薩·渾坦。

布薩·忠義金國(公元?~1166年待考),女真族,即僕散·忠義,本名僕散·烏者;上京拔盧古河人(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著名金國左丞相兼都元帥。布薩·忠義是婆速路統軍使布薩·背魯之子,金太祖宣獻皇后之侄。布薩·忠義爲人謙以接下,敬儒士,善御將士,有大略。他年十六歲時即領本謀克兵,跟從完顏·宗輔平定陝西,以功承製署爲謀克。繼而又跟從完顏·宗弼(金兀朮)攻取河南,被舉薦爲猛安。後又率軍攻冀州、大名府,破宋軍十餘萬。再渡淮水攻壽、廬等州。布薩·忠義以勇略過人,被時人譽爲“將帥之器”。他領親軍萬戶,超寧遠大將軍,承其父世襲謀克。布薩·忠義通女真文。金皇統四年(公元1144年)出任博州防禦史,頗有政績,郡中大治。金皇統八年(公元1148年),布薩·忠義改任同知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馬都總管,後遷西北路招討使,入爲兵部尚書。海陵王即位後,布薩·忠義出爲震武軍節度使,改臨洮尹,兼熙泰路兵馬都總管。徙平陽尹、濟南尹。以漢南路行營副統制,跟從海陵王近攻南宋,攻克宋通化軍。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金世宗即位,拜布薩·忠義爲尚書右丞,晉升平章政事,兼右副元帥,之後鎮壓契丹族移剌窩斡的起義軍,大敗義軍於嫋領西之陷泉,功拜尚書右丞相,改封沂國公。,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布薩·忠義以丞相位總管軍事,居南京(今河南開封)節制諸軍,分道進攻南宋。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布薩·忠義以丞相兼都元帥。,金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布薩·忠義率軍擊敗宋軍,迫南宋約和,歸還了所佔的海、泗、唐、鄧等州,世爲侄國。因功拜左丞相,兼都元帥。金大定六年(公元1165年),布薩·忠義病逝,賜諡號“武莊”。其子爲布薩·揆,其孫爲布薩·安貞,皆金國重臣。

布薩·揆金國(公元?~1207年),,女真族,即僕散·揆,布薩·忠義之子,本名僕散·臨喜;上京拔盧古河人(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著名將領。少以世胄,充近侍奉御。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布薩·揆娶韓國大長公主,擢器物局副使,特授臨潢府路赫沙阿世襲猛安。歷近侍局副使、拱衛直副都指揮使、殿前左衛將軍。因與人竊議衛中事,罷職。後起爲灤州刺史,改蠡州,入爲兵部侍郎、大理卿、刑部尚書。金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布薩·揆出爲泰定軍節度使,改知臨洮府事,治府有方,升河南路統軍使。他以剛直明斷,獄無冤滯,進官一階。四年(公元1193年),布薩·揆因牽涉鄭王永蹈謀逆事,免死除名。後又起爲同知崇義軍節度使事。以戰功遷西北路副招討,升西南路招討使兼天德軍節度使。戍邊作戰,修築界壕。拜參知政事,改中都路胡土愛割蠻世襲猛安。進尚書右丞、平章政事,封濟國公。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布薩·揆爲宣撫河南軍民使。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春,布薩·揆爲左副元帥,對宋作戰,復取臨淮、蘄縣,解符離、壽春之圍。農曆10月,布薩·揆率軍分九路大舉攻宋,以行省兵三萬出潁、壽,潛渡淮水八疊灘,大敗宋兵取潁口、安豐軍、滁州,攻合肥,圍和州,敗宋兵於六合,克真州,擒宋將常思敬、蕭從德、莫子容。金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布薩·揆戰死於下察軍中,賜諡號“武肅”,其子爲布薩·安貞(僕散·安貞)。

布薩·安貞金國(公元?~1221年待考),女真族,即僕散·安貞,布薩·忠義之孫,布薩·揆之子,本名僕散·阿海;上京拔盧古河人(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著名將領。布薩·安貞初充奉御,後娶邢國長公主,爲駙馬都尉,襲胡土愛割蠻猛安。歷尚衣直長、御院通進、尚藥副使。轉符寶郎,遷同知定海軍節度使事。歷邳、淄、涿州刺史,拱衛直都指揮使。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改右副點檢兼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遷元帥左都監。翌年,與兵部尚書裴滿子仁等分道宣撫河北未破州郡真定、大名、東平、清、沃、徐、邳、海州等,改山東路統軍安撫等使。不久又鎮壓紅襖軍起義,敗楊安兒起義軍於益都城東,迫安兒奔萊陽。以沂州防禦使僕散留家爲左翼,安化軍節度使完顏訛論爲右翼,合兵攻楊安兒。再敗萊州徐汝賢三州起義軍十萬,繼破棘七起義軍四萬於辛河。至萊州,遣萊州黥卒曹全等詐降爲內應,復萊州,殺徐汝賢。金貞祐三年(公元1215年),破巨蒙等四垌及馬耳山,殺劉二祖紅襖軍四千餘人。攻大沫垌,殺紅襖軍五千餘人,俘劉二祖。破大小峻角子山,殺劉二祖等一萬多人。遷樞密副使,行院事于徐州。金貞祐四年(公元1216年),鎮壓楊安兒餘部郝定。金興定二年(公元1218年),爲左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元帥府,總唐、息、壽、泗行元帥府分道攻宋,敗宋兵於安豐,至大江而還。金興定五年(公元1221年),復攻宋,出息州,奪黃土關,入梅林關,拔麻城縣,克黃州、蘄州,俘宋宗室七十餘口,不殺而獻於汴京,遂以爲罪。農曆6月,以謀反罪被殺。

布薩·端(公元?~1217年待考),女真族,即僕散·端;本名僕散·七斤;中都路火魯虎必剌猛安人(今黑龍江黑河)。著名金國平章政事、左丞相。布薩·端事親孝,選充護衛,除太子僕正、滕王府長史、宿直將軍、邳州刺史、尚廄局副使、右衛將軍。金章宗即位,轉左衛。金章宗朝隆慶宮,護衛花狗邀駕陳言:“端叔父胡睹預弒海陵,端不宜在侍衛。”詔杖花狗六十,代撰章奏人杖五十。後布薩·端丁憂,起復東北路招討副使,改左副點檢,轉都點檢,歷河南、陝西統軍使,復召爲都點檢。金承安四年,上如薊州秋山獵,布薩·端射鹿誤入圍,杖之,解職。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布薩·端起爲御史大夫。明年,拜尚書左丞。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詔大臣議伐宋,皆曰無足慮者。左丞相宗浩、參知政事賈鉉亦曰:“狗盜鼠竊,非舉兵也。”布薩·端曰:“小寇當晝伏夜出,豈敢白日列陳,犯靈璧、入渦口、攻壽春邪?此宋人慾多方誤我,不早爲之所,一旦大舉入寇,將墮其計中。”上深然之。未幾,布薩·端丁母憂,起復尚書左丞。當時平章政事布薩·揆(布薩·忠義之子僕散·揆)伐宋,發兵南京,詔布薩·端行省,主留務。布薩·揆已渡淮,次盧州。宋使皇甫拱奉書乞和,布薩·端奏其書。朝議諸道兵既進,疑宋以計緩師,詔布薩·端遣拱還宋。金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布薩·揆以暑雨班師,布薩·端還朝。婦人阿魯不嫁爲武衛軍士妻,生二女而寡,常託夢中言以惑衆,頗有驗,或以爲神。乃自言夢中屢見白頭老父指其二女曰:“皆有福人也。若侍掖廷,必得皇嗣。”是時,金章宗在位久,皇子未立,布薩·端請納之。金章宗從之。既而京師久不雨,阿魯不復言:“夢見白頭老父使己祈雨,三日必大澍足。”過三日雨不降,金章宗疑其誕妄,下有司鞫問,阿魯不引伏。詔讓布薩·端曰:“昔者所奏,今其若何?後人謂朕信其妖妄,實由卿啓其端,倪鬱於予懷,念之難置。其循省於往咎,思善補於將來。恪整乃心,式副朕意!”布薩·端上表待罪,詔釋不問。頃之,進拜平章政事,封申國公。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宋人請盟,布薩·端遷一官。,金章宗遺詔:“內人有娠者兩位,生子立爲儲嗣。”衛紹王即位,命布薩·端與尚書左丞孫即康護視章宗內人有娠者。農曆11月20日,金章宗崩。11月22日,太醫副使儀師顏狀:“診得範氏胎氣有損。”明年四月,有人告元妃李氏教承御賈氏詐稱有身。元妃、承御皆誅死。布薩·端進拜右丞相,授世襲謀克。金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農曆5月,判南京留守,與河南統軍使長壽、按察轉運使王質表請南遷,凡三奏,金宣宗意乃決。百官士庶皆言其不可,太學生趙昉等四百人上書極論利害,金宣宗慰遣之,乃下詔遷都。明年,中都失守。金宣宗至南京,以布薩·端知開封府事。頃之,爲御使大夫,無何,拜尚書左丞相。金貞祐三年(公元1215年),布薩·端兼樞密副使,未幾,進兼樞密使。數月,以左丞相兼都元帥行省陝西,給親軍三十人、騎兵三百爲衛,次子宿直將軍布薩·納坦出侍行。賜契紙勘同曰:“緩急有事,以此召卿。”布薩·端招遙領通遠軍節度使完顏狗兒即日來歸,奏遷知平涼府事,諸將聞之,莫不感激。遣納蘭伴僧招諭臨洮祇黎五族都管青覺兒、積石州章羅謁蘭冬及鐸精族都管阿令結、蘭州葩俄族都管汪三郎等,皆相繼內附。汪三郎賜姓完顏,後爲西方名將。金貞祐四年(公元1216年),布薩·端以疾請致仕,不許,遣近侍與太醫診視。布薩·端雖癃老,凡朝廷使至,必遠迓,宴勞不懈,故讒構不果行。金宣宗聞之,詔自今專使酒三行別於儀門,他事經過者一見而止。初,同、華舊屯陝西軍及河南步騎九千餘人,皆隸陝州宣撫副使永錫,布薩·端奏:“潼關之西,皆陝西地,請此軍隸行省,緩急可使。”朝廷從之。及大元兵入潼關,永錫坐誅,而罪不及布薩·端。,金興定元年(公元1217年),朝廷以知臨洮府事承裔爲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於鳳翔。布薩·端奏:“隴外十州,介宋、夏之間,與諸番雜處,先於鞏州置元帥府以鎮之。今承裔以隴外萬兵移居鳳翔,臣恐一旦有警,援應不及。乞令承裔行元帥府於鞏州。若以鳳翔密邇宋界,則本路屯兵已多,但令總管攝行帥事,與京兆、鞏相爲首尾,足以備緩急矣。”從之。是歲,薨。訃聞,金宣宗震悼,輟朝。贈延安郡王,諡忠正。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布薩·端配享金宣宗廟廷。布薩·端生平有兩大嗜好:一是品茶,二是寶劍。

布薩·納坦出金朝,(生卒年待考),女真族,布薩·端之子;中都路火魯虎必剌猛安人(今黑龍江黑河)。著名金國定國軍節度使。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農曆11月,布薩·納坦出之子布薩·忙押門與兄布薩·石里門及護衛顏盞宗阿同飲,布薩·忙押門詐以事出投北兵,省以刑部郎中趙楠推其家屬及同飲人。時上下迎合,必欲以知情處之,至於布薩·忙押門妻皆被訊掠。其母完顏氏曰:“忙押門通其父妾,父殺此妾,忙押門不自安,遂叛,求脫命而已。”委曲推問,無知情之狀。省中微聞之,召小吏郭從革喻以風旨,從革言之。楠方食,擲匕箸於案,大言曰:“寧使趙楠除名,亦不能屈斷無辜人。”遂以不知情奏,且以妾事上聞。上曰:“丞相功臣,納坦出父子俱受國恩,吾已保其不知情也。”立命赦出之。

布薩姓 相關姓氏

布尼布仁布希布延布拉布更布爾 (布爾)布特布瑞布耶布自布讓 (布讓)布賽 (布賽)布農 (布農)布雷布魯 (布魯)布龍 (布龍)布卻 (布卻)布佳布兹布劣布占布埒布吉里布庫魯 (布庫魯)布爾察 (布爾察)布爾尼 (布爾尼)布庫爾 (布庫爾)布勒扎布瓊尼 (布瓊尼)布蘇克 (布蘇克)布庫斯 (布庫斯)布讓尼 (布讓尼)布爾圖 (布爾圖)布達喇 (布達喇)布都里布里雲 (布里雲)布克晉 (布克晉)布頓强 (布頓强)布兀剌布魯特 (布魯特)布嚕特 (布嚕特)布庫特 (布庫特)布熱阿 (布熱阿)布淑滿 (布淑滿)布淑沛布德哩布格察布思尼布思岱布朱里布爾克 (布爾克)布拉穆布拉起布古魯克 (布古魯克)布吉爾根 (布吉爾根)布雅穆齊 (布雅穆齊)布古魯特 (布古魯特)布勒哈齊 (布勒哈齊)布利拖拖夫布勒吉依爾 (布勒吉依爾)布楞都爾本 (布楞都爾本)布爾哈齊特 (布爾哈齊特)布德吉鼐滿岱 (布德吉鼐滿岱)布斯格爾鴻吉哩 (布斯格爾鴻吉哩)布朗吉爾-都爾伯特 (布朗吉爾-都爾伯特)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