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tóng)姓起源有:
佟姓起源一
源於嬀姓,出自夏王朝末期太史終古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改義爲氏。據史籍《路史》記載,夏王朝末期,湯王積極準備伐夏桀,原夏王朝的太史終古爲人賢德,世人器重,湯王遂召其入商。終古歸商湯之後,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終古氏,後將“終”字去“絲”偏旁改爲單姓“冬氏”,再後又加“人”偏旁改稱佟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佟氏正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漢族佟氏族人大多尊奉終古爲得姓始祖。
佟姓起源二
歷史上滿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滿族先世居滿洲佟佳,以地名爲氏,稱佟佳氏。後改稱佟氏,清代佟國綱、佟養正即是。
佟姓起源三
歷史上女真族的姓氏。漢族佟氏源出遼東,極早就出現與中原(宋-章凝《氏族名賢言行錄》)。世代爲遼之大族。明末爲女真人借用爲姓。此後混雜,編入旗內漢族,清代中原漢族佟氏爲提高地位,紛紛與滿族佟氏聯宗。
佟姓起源四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布魯特氏,元朝時期舊部,以部爲氏,世居喀爾喀(今新疆東部,以及蒙古國、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等地)。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Bur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布魯特氏多冠漢姓爲佟氏。
⑵.蒙古族達魯特氏,世居錫喇塔拉(今甘肅張掖永固鎮一帶)。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Dalute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達魯特氏多冠漢姓爲佟氏。
⑶蒙古族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峯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Tongnig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佟尼果特多冠漢姓爲佟氏、李氏、倪氏等。
⑷.蒙古族佟尼耀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Tongniy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佟尼耀特所冠漢姓多爲佟氏。
佟姓起源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佟倉氏,亦稱童倉氏、仝倉氏,源出明朝初期建州女真族首領佟·猛哥帖木兒的次子佟倉(童倉、仝倉)。其後裔子孫後漢化簡改爲佟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滿族佟氏本源。
⑵.滿族佟佳氏,滿語爲Donggiya Hala,源出漢族佟氏,入滿洲旗後,在姓氏字後面加上一個“佳”字以區別未入旗之漢姓。佟佳氏本非滿族姓氏,原爲遼東漢族巨豪,佟佳本爲地名,在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在明末後金政權建立之初,當地有佟養性、佟養正兄弟倆因居於佟佳之地,因以爲氏。佟養性、佟養正兄弟倆後遷撫順以貿易貲雄一方,當後金大軍攻克撫順後,佟養性輸款予清太祖高皇帝,而佟養正乾脆攜族屬歸佟·努爾哈赤新組建到處正藍旗漢軍。後來佟養正之孫佟國綱於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諭令,與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圖諸大臣考訂支派氏族譜,今請歸滿洲。”結果滿清政府部議結論“以佟佳氏官職甚多,本應隸漢軍;唯佟國綱本支宜入滿洲,遂爲滿州正白旗人。”於是原本漢族的佟佳氏一族來了個“滿漢分隸,族大支繁,於國朝八大姓中稱最。”
⑶.滿族棟阿氏,亦稱東鄂洛氏,滿語爲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後多冠漢姓爲佟氏、鄧氏。
⑷.滿族赫舍里氏,稱赫舍里氏,滿語爲Heseri Hala,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紇石列氏和金國時期女真舊部紇石烈部,以部爲氏,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伯都訥(今吉林松源)、多爾濟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色欽及穆理哈村(今吉林東豐小四平鎮一帶)、塔散堡(今遼寧錦縣塔山)、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蒙古族、錫伯族中也有相同姓氏者,均與滿族同源同宗,後多冠漢姓爲佟氏、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張氏、蘆氏、賀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普氏、桂氏、艾氏等。
⑸.滿族嘉穆呼氏,以地爲姓,滿語爲Giyamhu Hala,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所冠漢姓爲佟氏、賈氏。
⑹.滿族李佳氏,亦稱李家氏,滿語爲Ligiya Hala,祖先原爲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爲遼東女真,世居李佳和羅(今遼寧新賓李家河)、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界凡(今遼寧撫順李家鄉界藩山)、鐃賽山欽札庫穆(今遼寧撫順東南部)、薩爾湖(今遼寧撫順薩爾湖)、瀋陽(今遼寧瀋陽)、長白山區等地。後有蒙古族引爲姓氏者,蒙古族李佳氏世居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土默特(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巴爾古(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東部)等地。清朝中葉以後,滿族、蒙古族李佳氏多冠漢姓爲佟氏、李氏。
⑺.滿族薩克達氏,本巴雅拉氏,後改以地爲氏,滿語爲Sakda Hala,漢義“蒼老”,族人衆多,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畔)、黑龍江兩岸等地,所冠漢姓多爲佟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陀氏、翁氏等。
⑻.滿族唐達氏,滿語爲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今烏蘇裏江北岸),後多冠漢姓爲佟氏、唐氏。
⑼.滿族佟啓氏,亦稱通吉氏,滿語爲Tungki Hala,漢義“羅圈腿”,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所冠漢姓即爲佟氏。
⑽.滿族佟鄂囉氏,滿語爲Tongelo Hala,世居扎庫塔(今吉林琿春西,扎庫塔城在今圖們江北岸,海蘭江以西),所冠漢姓即爲佟氏、羅氏。
⑾.滿族佟賽哷氏,亦稱圖色勒氏、圖色里氏,滿語爲Tungsaire Hala,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佈列亞河流域)、嫩河(今黑龍江省訥河)、尼馬察(今吉林渾江西南部)、沙濟(今遼寧新賓西北部)、穆塔喀村(今黑龍江三江平原地區)等地,所冠漢姓多爲佟氏、賽氏。
⑿.滿族圖色哩氏,亦稱圖色勒氏、圖克色里氏,滿語爲Tuseri Hala,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佈列亞河流域)、尼馬察(今吉林渾江西南部)、沙濟(今遼寧新賓西北部)、黑龍江穆塔喀村等地。後有錫伯族、蒙古族引爲姓氏者,蒙古族圖克色里氏後又分衍出圖木爾齊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爲佟氏、圖氏、屠氏、多氏、塗氏等。滿族本支佟氏皆尊奉佟·猛哥帖木兒、佟倉(童倉、仝倉)爲得姓始祖,漢族佟佳氏轉滿族佟氏皆尊奉佟養性、佟養正爲得姓始祖。
佟姓起源六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錫伯族託和爾秦氏,世居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後有滿族引爲姓氏者,滿語爲Toherc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爲佟氏、塗氏等——《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佟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佈頗廣:今北京,黑龍江之嫩江縣,內蒙古之烏海,山東之平邑、平度、龍口,河北之尚義、景縣,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崇仁,雲南之河口等地均有。漢、滿、蒙、彝、赫哲、錫伯、朝鮮、鄂溫克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夏太史終古歸商後有佟氏。”(2)爲清代滿族姓佟佳氏所改。《清通志·氏族略》載:“佟養正之祖,本姓佟佳氏,因貿易關中,子孫皆以佟爲氏。”佟佳本爲地名,在今遼寧省之新賓縣城郊;又滿族姓伊爾根覺羅或亦改爲單姓佟。見劉慶華《滿族姓氏錄》。
3、清代高麗族亦有佟姓,世居開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載。
4、赫哲族之佟姓,則由給溫克氏所改——給溫克,漢意爲“銅”,或因“銅”之音諧以“佟”而爲姓。
5、錫伯族之佟姓,則由圖克色里氏、圖木爾齊氏所改,蓋皆取其首音“圖”,諧以音近之“佟”而爲單姓。注(4)、
5、見《中國人的姓名》。鄭樵據《北燕錄》載:“遼東佟萬,以文章知名”;明代有佟珍,成化進士;又有佟倉 (或作“童倉”),女真族,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領猛可帖木兒之次子;又有佟應龍,正統進士;清代有佟鳳彩,河南巡撫;又有佟景文,遼東人,道光中安徽布政使。
2、佟
現行罕見姓氏。今江西之新餘有分佈。(按:《漢語大字典》音tóng,未註明其爲姓。)
3、佟
佟姓分布: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02%,尤以遼寧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佟姓人口52%。
佟姓起源:①相傳黃帝子禺陽裔孫封終,夏太史終古爲其後,因桀無道,乘亂歸商,改姓佟氏,見《路史》。②遼東有佟姓。遼東戰國時燕國所置郡,治所在襄平,即今遼寧遼陽,西晉時改爲遼東國,十六國後燕末歸高句麗。③清高麗人姓,世居開州。④清滿洲人姓,世居松山、瀋陽等地。又,清滿洲八旗姓伊爾根覺羅氏、佟佳氏、佟啓氏、那克塔氏等後均有改姓佟氏者。今滿族姓。⑤赫哲族給溫克氏漢姓爲佟。⑥錫伯族圖克爾齊氏、圖木爾齊氏、圖克色里氏等漢姓均爲佟。⑦蒙古族姓。
佟姓名人:
佟萬,北燕時遼東人,以文章知名。佟養正,清時遼東人,先世爲滿洲,世居佟佳。天命間守朝鮮界之鎮江城,雍正間迫封一等公。
郡望:遼東。
佟姓古代名人
佟養性明末,開原人。原居開原佟佳,後自開原徙撫順,歸附後金,隸漢軍正藍旗。努爾哈赤以宗女賜爲妻,授三等副將。後金天命六年(1621),從軍克瀋陽、拔遼陽,敘功晉二等總兵官。天聰五年(1631年)授昴邦章京,總理漢人官民事務。監鑄紅衣炮四十具,爲後金火炮之始。六年,皇太極於城北演武場閱兵,其率所部試炮,披甲列陣,軍容嚴整,治軍有方,深得讚許。同年病卒。順治初,追諡勤惠。
佟圖賴清朝,初名盛年,清代隸漢軍鑲黃旗,世居開原,後遷撫順。襲世職。天聰間,從攻大淩河,進二等參將。崇德間,授右參政。從攻錦州、松山、塔山、杏山。順治元年(1644年),隨多爾袞入關,招降山東諸府州縣,移師下太原,招降山西府州縣,西進鎮壓李自成起義軍。五年,授定南將軍,八年師還,皇帝賜宴,授禮部侍郎,累進三等精奇尼哈番。以疾乞休,加太子太保,死。諡勤襄。
佟國綱清朝,佟圖賴長子,佟圖賴死後,由兒子佟國綱承襲爵位,佟國綱很有乃父的遺風,作戰勇猛、奮不顧身,以致沙場殉國,他死後康熙非常悲痛,親自書寫祭文,說佟國綱“忠勇兼而有之!不愧滿洲世家(佟國綱死於康熙征討準噶爾的戰爭中),追贈太傅。
佟國維清朝,佟圖賴的次子,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佟家就是從他這一支派開始走向貴盛。佟國維是康熙的舅舅同時也是康熙的岳丈,佟國維的女兒就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國維是世襲的一等公佟國維的弟弟,佟國維死後,佟國維因爲皇后的原故推恩賞給一等公爵,此後官運亨通,歷任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他這輩子最露臉的兩件事,一個是早年抓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再一個就是晚年參與廢太子的活動,這回差點沒把康熙給氣死,康熙後來在佟國維死了以後,經常罵他,還不給他諡號,直到雍正即位後,看在他兒子隆科多的面子上贈太傅。
佟世南清朝,字梅嶺,清滿洲(遼東)人。康熙臨賀知縣,善填詞,長於小令,修辭婉麗,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詞風與納蘭性德相近。著有《東白堂詞》、《鮓話》、《附耳書》等。
佟麟閣七七事變時,指揮29軍浴血抗戰,喋血南苑,壯烈殉國,是全面抗戰爆發後捐軀疆場的第一位高級將領。國民黨追贈陸軍二級上將。佟麟閣早年參加護國討袁戰爭。曾任馮玉祥部陸軍第11師第21混成旅旅長。1926年9月五原誓師後,隨部參加北伐。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35軍軍長、暫編第11師師長、第29軍副軍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峯口大捷。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第一軍軍長兼代理察哈爾省主席,跟隨馮玉祥馳騁察省,打擊日軍,收復失地,爲察省光復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