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阿史那
拼音ā shǐ nā、ē shǐ nǎ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1、阿史那
歷史上代北地區三字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爲突厥窟。歷魏晉十代,爲君長。後屬蠕蠕,阿史那人最爲首領。後週末,遂滅蠕蠕,霸強北土。蓋百餘年,至處羅蘇尼失等歸化,號阿史那。唐開元中,更爲史氏。”長安右衛大將軍國公阿史那·忠節、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大節、貞元年神策將軍兼御史大夫阿史那·思暕,並其支派。貞觀內屬有阿史那·社爾,乃突厥可汗之次子;又有阿史那·忠,乃處羅蘇尼失之子,擢右驍衛大將軍,宿衛四十八年,無纖毫過失,人比之金日,太宗賜阿思那·思摩姓李,稱李思摩。
2、阿史那
《姓氏詞典》收載並注此音。其注云:“突厥姓。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爲突厥窟,歷魏晉十代君長,後屬蠕蠕(中國古民族名,即柔然)。阿史那·最爲首領。後周末,遂滅蠕蠕,霸強北土蓋百餘年。至處羅蘇尼失等歸化,號阿史那。唐開元中更爲史氏。”“(《通志》)唐有阿史那·忠、阿史那·賀魯。”
3、阿史那
阿史那姓起源:夏氏之裔,居兜牟山,北人呼爲突厥窟,歷魏晉十代爲君。後屬蠕蠕,阿史那最爲首領;後週末,遂滅蠕蠕,霸疆北土,蓋百餘年。至隋時,突厥可汗處羅、蘇尼失等歸化,號阿史那,至唐開元中更姓史氏、一說,突厥即鐵勒,亦即北魏時之高車,高車大姓有斛斯氏,疑阿史那爲斛斯氏之異譯。
阿史那姓名人:
阿史那蘇尼失,隋時康國公。阿史那忠,唐時左驍大將軍、薛國公,官拜寧州都督。
變化:①唐開元中改姓史。②唐太宗時賜阿史那思摩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