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王孫姓

姓氏王孫〔 王孫 〕

拼音wáng sūn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3289 位。

位於鑰姓 之後,驍姓 之前。

王孫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3289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王孫姓
王孫姓頭像

王孫姓 起源

源於世系,出自古代王朝君主之裔孫,屬於以世系別稱爲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周定王大夫滿爲頃王之孫,因稱王孫滿,其後以此爲氏。”姬滿,是春秋時期第十九代王朝君王周頃王姬壬臣(公元前618~前607年在位)的孫子。在周定王姬瑜執政時期(公元前606~前586年在位),姬滿爲周王室的大夫,之後他以自家的血緣世系稱謂爲姓氏,稱“王孫”,史稱王孫滿,從此有了“王孫氏”。實際上,宋朝學者鄭樵所撰《通志》在“王孫氏”之考論上頗爲匆簡,而王孫氏的來源多多,遠不止姬滿一支,甚至還更早誕生於西周時期。春秋至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大國,凡稱“王”者,如羋姓楚國、嬀姓齊國、嬴姓秦國、姬姓蜀國、姬姓吳國、姒姓越國等,其王族的庶支後裔中皆有以“王孫氏”爲稱者,如衛國有王孫賈、齊國有王孫揮、楚國有王孫由……等等。此後,從秦始皇首建封建制中央集權國家體制開始,從公元前221~公元1912年長達兩千一百三十餘年的封建歷史上,更是產生了無數的王孫氏家族,其中多有以“王孫”爲姓氏稱謂者,一直到滿清王朝覆滅,仍然有新的滿族、蒙族、回族、苗族、彝族、侗族、瑤族、藏族、維族、傣族等少數民族的漢化王孫氏產生。

據東漢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王符在其所撰著的《潛夫論·姓氏篇》中記載:“王孫氏、公孫氏,國自有之。孫氏者,或王孫之班,或公孫之班也。”周王朝時期,周王之孫在諸侯國做官的,別稱皆爲“王孫”,其後裔子孫中有以祖上別稱爲姓氏者,稱爲王孫氏。如周定王御下大夫姬滿爲周頃王之孫,所以被稱爲王孫滿,其後人即以此爲氏。其實,類似王孫滿後代爲王孫氏的情況很多,凡各姬姓諸侯國及周王之子孫仕諸侯者均可使用王孫氏,所以王孫氏源頭紛繁,如衛國有王孫賈、齊過有王孫揮、楚過有王孫由……等等。歷史上,還有以“王孫”爲名字者,以紀念祖上在歷史中的顯赫地位,甚至有將當年貴重而稀少的中藥材黃芪稱之爲“王孫”的現象,因其稀少而珍貴,皆爲宮廷專藥。在古代商、周時期,階級社會取代了原始氏族社會關係後,有政治地位的人多以官爵爲氏。氏,爲王族貴胄的身份象徵,有別於姓,成爲統治集團的獨特象徵。因此自那時起,姓,指明瞭血脈傳承的親緣關係;而氏,則表明了政治制度的顯赫地位。

據典籍《禮記·王制》中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以官位爵號爲氏,有皇氏王氏公氏霸氏侯氏、庶長氏、不更氏公乘氏公士氏九氏,有爵位的後裔皆可獲得氏,因此其後又分衍出了王叔氏、王子氏、王孫氏、公子氏、公孫氏、士孫氏、賈孫氏、古孫氏這八氏。其中賈孫氏、古孫氏就是從王孫氏中直接分衍出來的,這在史籍《世本》中有記載:“賈孫,爲春秋衛國大夫王孫賈之後”;而《姓苑》則認爲:“其孫自以去周王室遠,改爲賈孫氏,之後訛爲古孫氏,音已隨變,便出古孫氏。”在史籍《元和姓篡》中更明確指出:“古孫,本姬姓,王孫賈之後,隨音改爲古孫氏。”王孫氏,原爲王者之孫,是典型的血緣關係稱謂,後逐漸演變成爲姓氏稱謂,但爲氏不稱姓。王孫氏多爲歷代奴隸制、封建制君主王族的庶支後代,其姓源繁複,不可一論。

王孫氏族人在後世、特別是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禁用胡姓,而當時胡姓多爲二字、三字、四字複姓,因此夯不莨菪地將庶長氏、不更氏公乘氏公士氏、王孫氏、公孫氏、叔孫氏、長孫氏、土孫氏、賈孫氏、古孫氏之類的傳統複姓也都禁止,因此大多改複姓爲單姓王氏、孫氏、庶氏、更氏、公氏、乘氏、賈氏、古氏土氏、或其他姓氏等等,這些姓氏家族最終成爲王氏、孫氏等等大姓宗族的龐大來源。不過,但仍有傳襲者堅持稱王孫氏,世代相傳至今。

王孫姓 分布

王孫氏複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但由於其已多簡改爲單姓王氏、孫氏等,因此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其郡望亦各自依從於王氏、孫氏的宗支郡望,諸如太原、京兆、天水、中山、陳留、河東、河南、琅琊、北海、東海、高平、東平、新蔡、新野、山陽、章武、東萊、金城、海漢、長沙、堂邑、汲郡、陳留、樂安、東莞、吳郡、富春等郡望。

王孫姓 姓氏源流

1、王孫(王孫)wáng sūn

歷史上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姬姓。周大夫王孫滿之後。滿,頃王孫也。”此以爵係爲氏,系出姬姓。(按:《姓氏考略》引《通志·氏族略》注云:“出自周王之孫仕諸侯者,別爲王孫氏。吳有王孫雒、齊有王孫揮,而頃王之後王孫賈之子王孫齊,諡昭子,皆以爲氏。”《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姓氏詞典》皆從之。姑引錄以備考。)《姓氏考略》注云:“伍子胥託其子於齊鮑氏爲王孫氏。”《左傳·哀公十一年》載:“吳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爲王孫氏。”此則系出伍姓。

3、其又注云:“申包胥亦氏王孫。”包胥乃楚君蚡冒之後。故此當系出羋姓。春秋時衛有王孫賈,吳有王孫雒(按:雒,或作“雄”);漢代有王孫慶、王孫大卿;明代有王孫蘭。

2、王孫(王孫)

王孫姓起源:①系自姬姓。出自周王之孫,仕諸侯者,吳有王孫雒,齊有王孫揮,皆別爲王孫氏。②周大夫王孫滿之後。滿爲周頃王之孫。③春秋時楚平王之孫,有王孫氏,《史記》中王孫騰、王孫燕是也,見《姓考》。一說,楚大夫申包胥亦姓王孫氏。④伍子胥託其子於齊國之鮑氏,爲王孫氏。

王孫姓名人:

王孫賈,春秋時衛大夫。

郡望:河南。

變化:王孫賈之子改爲賈孫氏。

王孫姓 歷史名人

王孫姓古代名人

王孫圉春秋,楚國大夫,曾作爲使臣出訪晉國,晉卿趙簡子迎接時故意鳴其佩玉問:“楚國以白珩(一種弧形的佩玉)爲國寶,已經多少代了?”王孫圉答:“白珩,是先王的玩物,不足爲寶。楚人並不以白珩爲寶,而是以人才爲寶。我聽說可作爲國寶的有六種:玉足以庇廕五穀,龜足以顯示好壞得失,珠足以抗火災,金足以御兵亂,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這些都是寶。”王孫圉之所以這樣回答,是爲了回敬趙簡子誇耀自己的佩玉的做法。

王孫滿東周,定王時大夫。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發兵攻打陸渾之戎(即姜戎,由西北遷至今河南省伊,川一帶),到達洛水,在周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南郊檢閱軍隊以示威,要看一看象徵中國最高權利的九鼎。周定王派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時,楚莊王向他詢問九鼎,(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夏、商、周奉爲傳國之寶,是王權的象徵)的大小、輕重。王孫滿看出其居心,想取代周而佔有天下,便委婉地回答:“統治天下在於德政,不在於鼎的大小輕重。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微,但天命並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能爲臣屬過問的。”這就是“問鼎中原”一語的來歷。到了戰國時,秦國和楚國也都有興師到周王室問鼎之事。據說到了周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宋大丘社滅亡,九鼎被沉沒到泗水。武則天改國號爲大周,仿照上古盛世的慣例,亦如我們今天成了口頭語的“國際慣例”一樣,也曾經鑄造過九鼎,但也並沒有使自己的武週一朝,成爲八百年國運昌盛的江山。

王孫賈戰國,齊閔王侍臣。《戰國策·齊策六》記載:齊國被樂毅攻破之後,閔王被楚將綽齒所殺。王孫賈在齊國街市上振臂一呼,率領衆人殺死了綽齒

王孫姓 相關姓氏

王子王魏王薩 (王薩)王甫王狄王父王游王李王官王安王夫王命王周王史王叔王依王佳王人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