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汲姓

姓氏

拼音

人口約 11 萬〔 罕見姓氏 〕

排名423 位。

位於雙姓 之後,別姓 之前。

汲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23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410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213
《百家姓》北宋版排名
213

26

27 羿

28

29

汲姓
汲姓頭像

汲姓 起源

汲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

汲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爲黃帝之後,文王姬昌的後裔,以地名爲姓。春秋時,周文王之後康叔被封於衛,其後代有衛宣公,太子居於汲(今河南省衛輝市),稱太子汲,其後代支庶子孫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爲氏》載:“汲氏,衛宣公太子之後居汲。因以爲氏。”望族居濮陽(今河南省濮陽)。

汲姓起源二

出自姜姓,源於春秋,以封地爲姓,爲齊宣公的後代。春秋時期,齊宣公的支孫中有受封於汲(今河南省衛輝市)的,他的後世子孫便以封地名爲姓,稱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東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汲姓 分布

主要分佈在河南,山東一帶,河南在周口市鹿邑縣生鐵冢鄉等。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汲姓 郡望

濮陽郡:古縣名,春秋時衛軒都,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又郡名,晉代置。今爲山東省濮州縣。

清河郡:據《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清河郡。漢代置郡。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西河郡:據《姓氏考略》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濮陽、西河、清河。漢代置郡。相當於今山西、陝西二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汲姓 堂號

濮陽郡:古縣名,春秋時衛軒都,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又郡名,晉代置。今爲山東省濮州縣。

清河郡:據《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清河郡。漢代置郡。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地區。

西河郡:據《姓氏考略》中有記載:汲氏望出濮陽、西河、清河。漢代置郡。相當於今山西、陝西二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汲姓 姓氏源流

1、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遼寧之清原,內蒙古之烏海,河北之涉縣,山東之龍口、昌樂、平邑,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滿族有此姓。《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歸“入聲”部。其源不一:

1、鄭樵注引《風俗通》雲:“衛宣公太子伋之後,居汲,因以爲氏。”此當以邑爲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齊宣公之子孫封汲,爲汲氏。”此亦以邑爲氏,系出姜姓。漢代有汲黯;晉代有汲桑;宋代有汲靖;明代有汲明學,邯鄲縣丞;又有汲宛,壽州通判。

2、

汲姓分布:安徽淮南、河北五蓮、湖南攸縣、雲南鎮雄、山東沂水、臺灣、北京、吉林、遼寧、鞍山、丹東、河南鹿邑等地均有此姓。

汲姓起源:①春秋時衛宣公之太子伋之後,居汲(故城在今河南浚縣西南50裏),因以爲氏,見《風俗通》。②春秋時齊宣公子孫封汲(故城在今河南汲縣西南),因以爲氏,見《路史》。亦見《姓源》。③春秋時陳公族之後有汲氏,見《路史》。④鮮卑人姓,見《晉書》。

汲姓名人:

汲黯,漢時濮陽人,淮陽太守。汲熙載,宋時尚書郎,知滁州。

郡望:清河、濮陽。

汲姓 歷史名人

汲姓古代名人

汲固北魏,梁城人,後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時兗州

汲黯從事,兗州刺史李式因事入獄,時式子憲剛滿月,式謂衆曰:“今無程嬰、許臼此類人也?”固曰:“古今豈殊?”遂藏憲。搜捕時,汲以婢子代之,自抱憲逃往他鄉,獲赦後方歸。兗州刺史爲表彰其節義,任其爲主簿。時因勇救刺史李式始滿月的嬰兒,爲世人所稱道。

汲黯漢朝,漢武帝時大臣,滑縣人。據《史記》介紹說,以性倨少禮、好遊俠、尚節而著稱的名士,爲官以清靜治民。景帝時爲太子洗馬(官名、太子出行趙孟頫小楷《汲黯傳》,則爲前導),在朝廷上以嚴整見稱。武帝時,爲謁者,往視河內爲災,以便發倉粟賑民,出爲東海太守,因清靜治民而使該郡大治,故名聲響亮,而得皇帝器重,將其召回朝廷,拜爲主爵都尉,被稱爲社稷臣。不過,他卻“本性難移”,又由於一再的犯顏直諫,而得罪了皇帝。

汲桑西晉(公元?~307年待考),茌平人(今山東茌平)。著名農民起義軍首領。汲桑本爲牧民首領。晉永興二年(公元305年),成都王司馬穎的舊將公師藩等在清河隃(今山東平原)起兵,汲桑聯合了羯族部落酋長石勒率牧民響應。公師藩敗後,汲桑與石勒回到茌平牧區。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汲桑再次起事,自稱大將軍,以石勒爲掃虜將軍,釋放囚徒,攻佔鄴城(今河北臨漳),殺新蔡王司馬騰。後爲兗州刺史苟晞和將軍王讃聯軍所敗,不久,汲桑被依附於東燕王司馬騰的流民所殺害。

汲靖宋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將領。

汲明學明朝(生卒年待考),邯鄲縣丞。

汲宛明朝,壽州通判。

汲姓近代名人

汲金純1879年09月30日(光緒五年八月十五日)生,字海峯、號殿一,海城縣溫香鄉金家灣子人。民國時期東北軍將領。

汲姓 相關姓氏

汲津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