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夫蒙
拼音fú mě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唐時同州(故治在今陝西大荔)、蒲州(故治在今山西永濟)多此姓。
西平
東漢建安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今西寧市)。轄境相當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地。屬涼州刺史部,管轄西都、臨羌、安夷和後新置的長寧縣。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等地方政權,先後在西寧設立了西平郡。
西羌
西平
東漢建安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今西寧市)。轄境相當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地。屬涼州刺史部,管轄西都、臨羌、安夷和後新置的長寧縣。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等地方政權,先後在西寧設立了西平郡。
西羌
1、夫蒙
歷史上羌族姓氏,爲“關西複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西羌人。後秦建威將軍夫蒙羌命。(按:《中文大字典》、《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俱引作“後秦有建威將軍夫蒙,羌人。”誤。)《姓纂》雲:“今同、蒲二州多此姓,或改姓爲憑(憑)。”同、蒲二州在今山西之永濟、河津、臨猗、聞喜、萬榮以及運城的部分地區,或作“扶蒙”、“不蒙”、“不夢”。
2、夫蒙
夫蒙姓分布:唐時同州(故治在今陝西大荔)、蒲州(故治在今山西永濟)多此姓。
夫蒙姓起源:羌姓。不蒙氏之異譯。
夫蒙姓名人:
夫蒙羌命,後秦建威將軍。夫蒙靈��,唐時安西四鎮節度使。
郡望:西平,西羌,見《姓氏急就篇》。
變化:後改爲馬氏、蒙氏,或改爲憑氏。
夫蒙姓古代名人
夫蒙羌命後秦,又作夫蒙先命、夫蒙大羌等。後秦建威將軍。
夫蒙靈詧(738年),一生主要活動於西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突騎施酋長莫賀達幹殺蘇祿可汗,另一酋長都摩度立蘇祿子骨啜爲吐火仙可汗,雙方互相攻戰。莫賀達幹遣使向磧西節度使蓋嘉運求援,蓋嘉運率突騎施、拔汗那以西諸國軍隊討伐。時吐火仙與都摩度據碎葉城,突騎施黑姓可汗爾微特勒據怛羅斯城,相與連兵以拒唐軍。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蓋嘉運率安西軍並石國王莫賀咄吐屯、史國王斯謹提,協助莫賀達幹圍攻碎葉城,吐火仙出城迎戰,被擊敗後逃走,在賀邏嶺(碎葉城東南)被抓獲。蓋嘉運分遣疏勒鎮守使夫蒙靈詧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幹共同攻打怛羅斯城,夫蒙靈察潛兵偷襲,攻克怛羅斯城,擒爾微特勒。隨後乘勝攻入曳建城,接回交河公主,悉收散發之民數萬給拔汗那王。夫蒙靈詧的勝利,使唐軍威震西陲。此後,夫蒙靈詧不斷升遷,至天寶元年(742年),他已出任河西節度使之職。自莫賀達幹在唐軍協助下擊敗突騎施吐火仙可汗和黑姓可汗後,爲安定唐西部邊境作出了貢獻。但唐廷卻封阿史那昕爲十姓可汗,以阿史那昕之妻爲交河公主,統領突騎施諸部。莫賀達幹聞之大怒,遂率諸部反叛。天寶元年,唐玄宗發兵護送阿史那昕赴任,莫賀達幹在俱蘭城截殺阿史那昕。夫蒙靈察於天寶三年(744年)五月率軍擊敗莫賀達幹,並將其斬首,平定了叛亂。此後,夫蒙靈詧很少在史書中出現。到天寶十四年(756年)四月時,夫蒙靈詧已改馬姓,任安東副大都護。當時安祿山已經叛唐,他命平盧節度使(治營州,今遼寧朝陽市)呂知誨將夫蒙靈詧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