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姓兆姓起源一
源於羯胡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古羯族契胡部首領爾朱兆,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爾朱兆是羯族一支契胡族的酋首,北秀容人(朔州,今山西朔縣),爲北魏末期大都督爾朱榮之侄(一說爲甥,一說爲次子,待考),是北魏王朝的掘墓人。南北朝時期,爾朱兆爲西河郡領民都督,後在與北齊政權的爭戰中失利,被逼自縊。其子遂率衆歸附於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授拜爲鎮西將軍、營州刺史。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爾朱兆之子被晉封爲漢中郡公,後戰歿於陝西關中。
其後代子孫有繼延爾朱氏者,後在漢化進程中皆改爲朱氏。亦有裔孫取先祖名字“兆”爲姓氏者,稱兆氏,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兆氏正宗。
兆姓兆姓起源二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八旗氏族通譜》記載:
⑴.蒙古族敖勒高努德氏,明清時期多冠漢姓爲敖氏、趙氏、王氏,亦有稱兆氏者。
⑵.蒙古族賴哈圖德氏,明清時期多冠漢姓爲賴氏、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⑶.蒙古族召蒙岱氏,明清時期多冠漢姓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⑷.蒙古族扎喇亦爾氏,明清時期多冠漢姓爲趙氏、季氏,亦有稱兆氏者。
⑸.蒙古族嘎樹努德氏,明清時期多冠漢姓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兆姓兆姓起源三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黑龍江志稿》、《滿族大辭典》記載:
⑴.滿族阿哈覺羅氏,滿語爲Ahagiolo Hala,滿語“阿哈(Aha)”的漢義爲“家奴(包衣)”,屬於家奴被賜姓。一般情況下,阿哈各家族之間沒有血緣關係。阿哈覺羅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輝發(今吉林輝南)、佛阿拉(今遼寧新賓)、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松花江沿岸、長白山等地。後多冠漢姓多爲趙氏、阿氏,亦有稱兆氏者。
⑵.滿族阿顏覺羅氏,滿語爲Ayangioro Hala,滿語“阿顏(Ayan)”漢義爲“蠟燭”,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雅爾湖(今遼寧撫順大夥房水庫“薩爾滸風景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⑶.滿族察喇覺羅氏,滿語爲Calagiolo Hala,滿語“察喇(Cala)”漢義爲“那邊、幾年前”,世居長白山區,所冠漢字單姓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⑷.滿族額卓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英額(今遼寧清原)等地,所冠漢姓多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⑸.滿族鄂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斡準氏”,滿語爲Eyo Hala,滿語“鄂嶽(Eyo)”漢義爲“地窖”,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錫伯裏城(今地待考),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所冠漢姓多爲趙氏、鄂氏,亦有稱兆氏者。
⑹.滿族格倫覺羅氏,滿語爲Gerungioro Hala,世居赫圖阿喇(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所冠漢姓多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⑺.滿族卦勒察氏,亦稱瓜爾察氏,源出屬於卦爾察女真族,以居地爲氏,滿語爲Guuwalca Hala,世居卦爾察(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斯克)、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扎木庫(今遼寧撫順)、長白山區等地,所冠漢姓多爲關氏、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⑻.滿族哈爾哈覺羅氏,滿語爲Harhagioro Hala,所冠漢姓多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⑼.滿族呼倫覺羅氏,滿語爲Hulungiolo Hala,滿語“呼倫(Hulun)”漢義爲“十小鬥糧”,是善於務農的覺羅氏家族成員,世居葉赫、輝發、黑龍江兩岸等地。所冠漢姓多爲趙氏、呼氏,亦有稱兆氏者。
⑽.滿族喜塔臘氏,亦稱喜塔喇氏,屬於“闊雅裏滿洲”的一個支系,滿語爲Sitara Hala,主要分佈在松花江中游和嫩江下游,滿語“喜塔臘(Sitara)”漢譯爲“指甲”之意,所冠漢姓多爲齊氏、圖氏、祝氏、趙氏、文氏,亦有稱兆氏者。
⑾.滿族刁落氏,亦稱多羅氏,滿語爲Dolo Hala,原居東海(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清朝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該氏族遷至烏拉(今吉林永吉),所冠漢姓多爲趙氏,亦有稱兆氏者。
兆姓兆姓起源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今彝族、朝鮮族、錫伯族、赫哲族、裕固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兆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兆氏,世代相傳至今。
兆姓兆姓起源五
源於隸民,出自古代兆民,屬於以帝王屬民稱謂爲氏。兆民,亦稱兆人、兆姓、兆萌、兆蒙、兆庶、兆衆、兆黎、兆靈等,是古代由帝王國君撥付給太子的屬民之稱謂,實際上就是專爲太子服務的奴僕,按戶計,統稱“隸民”。兆民的勞動生產、製作加工的結果都供太子揮霍,甚至子女後代也淪爲兆民,隸屬於少府管轄,後泛指衆民、百姓。
古代,民衆無姓,皆以兆民稱之,後逐漸成爲這個人羣的姓氏,稱兆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兆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七百三十一位。
今江西省的贛州市興國縣,甘肅省的蘭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州的銀川市,遼寧省的瀋陽市,湖南省的湘西地區,安徽省的亳州市利辛縣,浙江省的杭州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黑龍江省的伊春市,吉林省的長春市,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均有兆氏族人分佈。
1、兆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清源,山西之大同、長治、介休、運城,江西之吉安,廣東之吳川、大埔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初見於《姓苑》。望出趙郡。明代有兆元亨,萬曆間蓬萊縣丞;清代有兆海桃,任高雷廉道庫大使。
2、兆
兆姓分布:江西興國、山東新泰、廣西陸川、雲南巍山、臺灣、北京、遼寧瀋陽、安徽利辛等地均有此姓。
兆姓起源:①見《姓苑》和《廣韻》。②清駐防杭州滿洲八旗中有兆姓。③彝族姓。
兆姓名人:
兆元亨,明時河北樂亨人,萬曆年間山東蓬萊縣丞。
郡望:趙郡。
兆姓古代名人
爾朱兆北魏後期(公元?~533年),爾朱兆:羯族(契胡),字萬仁,朱榮之族弟(一說爲其次子);北秀容人(今山西朔縣)。著名將領,兆氏鼻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