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源於鮮卑族。代北薩孤氏所改。(《姓氏考略》)
②、源於党項族。西夏党項人姓。(《續通志·氏族略》)
③、西域有薩氏,遷閩,(《明史》)今福建薩氏多出於此。取自波斯語譯名首音,今回族姓。
④、清滿洲薩克達氏,漢姓爲薩。
⑤、鄂溫克族薩馬基爾氏,漢姓爲薩。
⑥、蒙古族姓。
雁門薩氏之福州支系
1333年薩仲禮遷基福建福州,現今雁門薩氏主要指福州的這一支,其祖居位於福州通賢坊。
自元入閩後,頗爲重視文化教育,薩氏入閩第三代的薩琦就是明朝宣德五年的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有學者認爲,薩氏家族在入閩之初的元明之際仍維持色目人的穆斯林身份,例證之一就是薩琦曾出資修繕福州清真寺,但同時薩琦又提倡漢族儒家的禮儀,他的葬禮就改變了色目人的傳統,使用朱子家禮,這一舉動得到福州漢族士紳的好感,也使該家族開始逐漸漢化。
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晚期,福州雁門薩氏的文教興盛,不僅在科舉上多有建樹,還開始接受新式的西方教育。家族中的薩鎮冰就在1870年11歲時考入福建船政學堂,1877年(光緒三年)又到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院學習,是最早一批赴西方學習軍事的中國人之一。薩氏家族在經商方面也頗有成就,早在明代該家族就在福州經營鹽業,其生意的繁榮歷上百年不衰,因而成爲福州的富商家族。
20世紀,雁門薩氏家族中有許多人士成爲海軍界、教育界、學術界、商界頗有影響的人物,特別是在20世紀上半葉家族達到鼎盛時期,其時薩氏中有政界軍界元老薩鎮冰、廈門大學校長兼中央研究院院士薩本棟、臺灣大學法學院院長薩孟武、中國銀行總裁薩福楙、中山艦艦長薩師俊等。
至2007年已傳二十二世,分佈在中國大陸、臺灣和美國等地。
在1960年代中國民族身份認定工作中,福州的雁門薩氏多將自己的民族成分認定爲蒙古族。
雁門薩氏之保定支系
與雁門薩氏同宗,其祖上在清道光時期從福建遷來保定,任北河候補主簿,定居至今,現多認定爲回族。
其他的薩氏
兩廣地區的薩姓多爲明代回族駐軍後裔。
《廣州薩氏族譜》(薩氏肇城房存譜序)亦說:“言吾族始出於粵西省城,分支來粵東。後至康熙年間,文盛公同長子赴任肇慶督標右營把總,後入籍高要,傳嗣於今,子孫七世,計有二百餘年。……予自同治四年由肇城遷寓省城,暇而因考系之源。”
1、薩(薩)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貴池、廣西之永福,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佈。回族、蒙古族有此姓。《續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出自代北薩孤氏。”(2)或爲党項人姓氏。《續通志·氏族略》載:“(西)夏武功大夫薩執直、薩進德。”(3)元代有薩都刺,本答失蠻氏(按:《辭海》以爲“(其)先世爲西域回回族。”《辭源》則稱:“先世爲蒙古族。”)祖父留鎮雲、代,遂爲雁門人。
4、《姓氏考略》又據《明史》注云:“西域亦有薩氏,徙閩。”此當與答失蠻氏所改之“薩”,不同源。唐代有薩葛;明代有薩琦,宣德中進士。
2、薩(薩)
薩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薩姓起源:①代北薩孤氏所改。②西夏人姓。③西域有薩氏,徙閩,見《明史》。今福建薩氏多出於這支。④鄂溫克族薩瑪基爾氏漢姓爲薩。
薩姓名人:
薩天錫,原名都剌,回回人,元泰定四年登進士第,後官至維西憲司經歷。薩琦,明時閩縣人,宣德中進士,官禮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
郡望: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