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答祿姓

姓氏答祿〔 答祿 〕

拼音dá lù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答祿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答祿姓
答祿姓頭像

答祿姓 起源

答祿姓第一個淵源:

出自元朝時期官職答祿花赤,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爲氏。

答祿花赤,亦稱答祿哈乞、達魯花赤,是蒙古和元朝時期的地方行政長官官稱,爲所在地方、軍隊和官衙的最大監治長官。

“答祿”是蒙古語“掌印”、“執權”、“鎮守”之意,“花赤”是蒙古語“之人”之意。“答祿花赤”通古斯語爲的音譯,源出古突厥語的巴思哈,即“鎮守者”、“掌印的人”、“監治長官”之意。

蒙古在征服許多其他民族和國家後,無力單獨進行統治,便委付當地統治階級人物治理,派出答祿花赤監臨,位於當地官員之上,掌握最後裁定的權力,以保障蒙古大汗和貴族的統治。

早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就設有這一官職。徵金戰爭中,成吉思汗曾任命西域人札八兒火者爲黃河以北鐵門以南都答祿花赤。蒙古西征,佔領歐亞大片土地,在重要地區和城鎮,都設置答祿花赤。花剌子模都城撒麻耳幹,曾由契丹人耶律阿海任答祿花赤。宋理宗趙昀寶祐五年(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元憲宗派剌真駙馬之子乞?赴斡羅思任答祿花赤,籍戶口,收賦稅,簽發兵丁,權力極大。

元朝以後,各級路、府、州、縣和錄事司等各級地方政府,都設置有答祿花赤官職,雖然品秩與路總管、府州縣令尹相同,但實權大於這些官員。元朝政府設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長官司,也設答祿花赤。兼管軍民的安撫司,大都設有此職。各投下分邑的答祿花赤則由各該諸王駙馬委派自己的陪臣充任。

在蒙古軍和蒙古探馬赤軍一般不設答祿花赤。其他各族軍隊除特殊情況外,都在元帥府、萬戶府、千戶所設答祿花赤以監軍務,品秩與元帥、萬戶、千戶相同。

元朝皇室、各斡耳朵和諸王駙馬擁有編戶齊民之外的私屬人戶(打捕鷹房諸色人匠等怯憐口),各設總管府或提舉司管理。這些府、司照例都設有答祿花赤。元朝政府與重要財政收入有關的官衙,如規運所、運糧提舉司、茶園提舉司、栽種提舉司以及各種寶鈔庫,皆設此職。設答祿花赤的還有御藥院、行御藥局、回回藥物院、監造金玉寶貝官、御衣局、尚衣局、掌管大寺院財務的各總管府、營繕司、提舉等司。

在元朝,答祿花赤品秩最高曾達到正二品(大都、上都答祿花赤,後降爲正三品)。品秩最低的是路府治所的錄事司答祿花赤,正八品。在重要地方和軍隊還設有副答祿花赤。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元朝政府正式規定,各路答祿花赤由蒙古人充任,總管由漢人、同知由回回人充當。之後,漢人作答祿花赤的,便解除官職。在缺少蒙古人時,允許由“有根腳”(門第高貴)的色目人充任。此職的設置具有非常明顯的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性質,經常因答祿花赤的暴虐無度和貪婪引發各類造反。

在答祿花赤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爲姓氏者,稱答祿氏、達魯氏,世代相傳,後多漢化爲單姓答氏、祿氏、達氏、魯氏、印氏、權氏、官氏等。

答祿姓第二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之部將奈曼·抄思,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爲氏。

蒙古族答祿氏,亦稱達魯氏,始於元朝蒙古族,始祖爲元太祖成吉思汗時的部將奈曼·抄思。

奈曼·抄思,公元1204~1248年,號稱答祿,著名的蒙古乃蠻部首領,通古斯語讀音爲Tcho'os。其先祖奈曼·泰陽、祖父奈曼·曲書律(屈出律)、父親奈曼·敞溫世爲乃蠻部首領。

元太祖成吉思汗舉兵徵討不庭時,奈曼·曲書律失其部落,奈曼·敞溫逃奔契丹後逝世。當時奈曼·抄思年齡尚幼,與其母跋涉間行,後歸於元太祖,奉爲中宮旨侍衛宮掖(宮廷中的旁舍,爲妃嬪們居住的地方)。

奈曼·抄思年至二十五歲時,即跟從成吉思汗四處征伐,在宋理宗趙昀紹定二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六年,公元1229年)農曆9月進攻金國代、石二州的戰鬥中,他不避矢石,每戰必先,在雁門之戰中奮勇,屢捷。

後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命四弟拖雷平定金國,奈曼·抄思執銳以從,與金兵作戰時所向無敵。南宋寶慶七年(金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兵次鈞州(今河南禹縣),金兵壘於三峯山,奈曼·抄思觀察到其營壁不堅,於是在雪夜之半領精騎進行突襲,金兵驚擾,拖雷遂率大軍乘勢擊之,一舉攻克三峯山,盡殲金國精銳軍隊。

孛兒只斤·拖雷將奈曼·抄思之功報於汗廷,元太宗下旨以湯陰縣黃招撫等一百一十七戶賜之。當時奈曼·抄思力辭不受,復賜以男女五十口,宅一區,黃金鞶帶、酒壺、杯盂各一。奈曼·抄思推辭不了,乃受之。

在蒙宋聯軍滅亡金國的南宋端平元年(金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奈曼·抄思以忠誠不二,驍勇善戰,率部徵戰之功,被元太宗封爲萬戶,與內侍胡都虎、留乞籤起西京等處軍人徵行及鎮守隨州。他努力招集民戶,每千人以官一員領之。

南宋嘉熙元年(大蒙古國木亦堅汗窩闊臺九年,公元1237年)農曆7月,奈曼·抄思奉旨調軍,得西京、大名府、濱州、棣州、懷州、孟州、真定府、河間府、邢州、名州、磁州、威州、新州、衛州、保定府等府州軍四千六十餘人,統之。後移鎮隨州、潁州、信陽。

元朝著名詩人乃賢作有《答祿將軍射虎行》的詩篇,就是專門稱讚奈曼·抄思的,其注說道:“答祿將軍,世爲乃蠻部主。歸國朝,拜隨潁萬戶。平金有功,事載國史。其出守信陽,射虎之事尤偉。曾孫與權舉進士,爲祕書郎官,與餘雅善,間言其事,因徵作歌。虎既剖,簡明鏃正貫於心中。”

南宋淳祐八年(大蒙古國庫裕克汗貴由四年,公元1248年)農曆1月,奈曼·抄思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病逝,終年四十四歲。

在奈曼·抄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祖名的諧音漢字爲姓氏者,稱抄氏,明朝中葉以後基本上融入漢族,主要分佈在今河南省。也有後裔仍爲蒙古族人,並以其稱號爲姓氏者,稱答祿氏,亦稱達魯氏,世居蒙古奈曼(今內蒙古通遼奈曼旗)。

清朝中葉以後,答祿氏多冠漢姓爲答氏、達氏、魯氏、祿氏等。

答祿姓 姓氏源流

1、答祿(答祿)dá lù

歷史上少數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載。其注云:“夷姓。明洪武時有答祿與權,永寧人。”(按:答,《姓氏詞典》音dā;此從《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中國姓氏大全》。)

2、答祿

答祿姓名人:

答祿文奎,元時蒙古人,字章瑞,號橫溪,見《桐江續集》。

綜合:

蒙古人姓。其先乃蠻部人,有別號答祿子者,子孫因以爲氏。亦作〔荅祿〕。

答祿姓 歷史名人

答祿姓古代名人

答祿·別的因元朝(公元1229~1309年),蒙古族。著名大臣。是蒙古乃蠻部塔陽罕(太陽汗)之弟屈出律的四世孫,奈曼·抄思(公元1205~1248年)之子。官至台州路(今浙江沿海地區)達魯花赤。他生有四子,其中有二人未仕。

答祿·孛蘭奚蒙古族,答祿·別的因之長子。著名元朝官吏。爲蒙古乃蠻部塔陽罕(太陽汗)之弟屈出律的五世孫。他承襲其父答祿·別的因之蔭,成爲宣城縣達魯花赤,官秩爲七品。

答祿·守禮答祿·守恭(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元朝官吏。爲蒙古乃蠻部塔陽罕(太陽汗)之弟屈出律的五世孫,分別爲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進士。

答祿·與權明朝(公元?~1378年待考),蒙古族,字道夫,答祿·守禮之侄。著名御史大夫。爲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進士。先仕於元朝,爲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後歸附大明王朝,寓居於河南永寧。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答祿·與權被起用爲秦府紀善,後改御史。當時答祿·與權請重刊律令。當盱眙民衆進貢瑞麥時,答祿·與權請薦宗廟。明太祖朱元璋說道:“以瑞麥爲朕德所致,朕不敢當。其必歸之祖宗。御史言是也。”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答祿·與權出爲廣西按察僉事。還未出行,又復爲御史。答祿·與權再次上書請祀三皇。明太祖下禮官議,遂並建帝王廟。答祿·與權派遣使者巡視歷代諸陵寢後,定製爲設守陵戶二人,三年一祭,其制皆由此始。又請行禘禮,議格不行。改翰林修撰,坐事降典籍,尋進應奉。 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答祿·與權以年老致仕,不久病逝於家中。答祿·與權參照周禮所制定的禘禮,直至明朝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始確定下來,此後成爲明王朝禘禮之典。答祿·與權著有《答祿與權文集》一卷五冊。 注: 禘禮,即古制中的諦祭,周禮規定五歲一禘,是古代一種國家級祭祀禮儀。在禘禮中,帝王國君代表全民祭祀天地、祖先,爲大典,儀式非常隆重。帝王國君在禘禮期間,不得回內官,必須清心寡慾,認真反省自己的言行和國策,並需要齋戒沐浴。 明朝以來,禘禮的祭祀典禮議程共分十三項,分別爲:肅立雅靜、鳴銃、獻貢品、敬香、擊鼓撞鐘、奏樂、獻酒、敬酒、恭讀祭文、全體肅立行禮、唱頌歌、跳祭舞、禮成。

答祿姓 相關姓氏

答答答兒麻 (答兒麻)答剌麻答失蠻 (答失蠻)答答叉答里麻答答爾歹 (答答爾歹)答魯乃蠻 (答魯乃蠻)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