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禮姓

姓氏禮〔 禮 〕

拼音

人口約 3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005 位。

位於基姓 之後,默姓 之前。

禮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005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禮姓
禮姓頭像

禮姓 起源

是滿姓“薩克達”的一個分支。

滿族禮氏後人多集中遼瀋地區,與其歷史上享有特惠政策有關。據《欽定清文鑑》卷五記載:薩克達禮氏,乃太祖建國之前主動歸附的十一姓氏之一。這十一姓氏族人“受到優禮待編設牛錄時,部民與部長傳統隸屬關係被當作酋長世襲特權保留下來。”

滿族的姓,多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峯、河流等名稱做爲姓。薩克達姓,追根朔源可至古肅慎氏。“《北史》靺鞨,即古肅慎氏也。所居多依山水。按滿洲語謂長曰達,稱老翁曰薩克達……。”(《滿洲源流考》)。《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三十五· 四寫道。:“薩克達,本系地名,因以地爲姓。其氏族散居於薩克達、寧古塔及各地方。”薩克達由地名而來的姓,還可從《滿洲源流考》十三卷第226頁找到根據:明代嘉靖年間設置的薩爾達衛,按薩爾達山而來,薩克達與其音相近。薩爾達山在打牲烏拉。而薩爾達山、薩爾達衛,歷史地理位置在哪裏?我查遍古地名和古地圖都未找到。在吉林市、打牲烏拉東面有一座名爲“老爺嶺”,海拔1284米的山峯。這與《滿洲源流考》中提到的“薩爾達山”地理位置基本相符,稱“老爺嶺”,即由滿語稱“老翁曰薩克達”而來;在牡丹江市、寧安(前文所言寧古塔,在寧安境內),東側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山脈——“老爺嶺”。這兩處“老爺嶺”,是靺鞨生存壯大之地,也是薩克達氏族發祥之地。隨着滿族與漢族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滿族姓氏也發生了變化。滿族姓氏由原來的多音節姓,變成了單字漢姓。大約1662至1675年間,薩克達宗族分解出:官、禮、李、裏、應、祖、翁等諸多姓氏。如今的禮氏族人,大多居住於遼瀋地區,京津等地也有少數禮氏後人。

禮姓 分布

禮氏望出平原,今山東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滿族禮氏後人多集中遼瀋地區,與其歷史上享有特惠政策有關。據《欽定清文鑑》卷五記載:薩克達禮氏,乃太祖建國之前主動歸附的十一姓氏之一。這十一姓氏族人“受到優禮待編設牛錄時,部民與部長傳統隸屬關係被當作酋長世襲特權保留下來。”

禮姓 姓氏源流

1、(禮)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固安,遼寧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陽泉、長治、臨汾,安徽之貴池,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分佈。漢族、滿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衛大夫禮孔、禮至之後。”以名字爲氏。

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禮氏出康叔後。”則此當系出姬姓。

3、又注:“古典禮者之後,以職爲氏。”望出平原。後漢有禮震。

2、(禮)

禮姓分布:廣西大新、江西豐城、山東新泰、遼寧遼中、臺灣彰化、高雄、河北唐山等地均有此姓。

禮姓起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同母少弟,名封,初封於康,屬衛地,稱衛康叔,其後有衛大夫禮孔、禮至,遂以禮爲氏。②古典禮者之後,以職爲氏。③清貴州安順府永寧州募役長官司原姓阿,明永樂元年賜姓禮氏,世襲。④清滿洲人姓。

禮姓名人:

禮孔,春秋時衛大夫。禮震,東漢時平原人,官至郎中。

郡望:平原。

禮姓 歷史名人

禮姓古代名人

禮至衛國大夫。

禮震東漢,以精通尚書著名,從學於歐陽歙。

禮門明朝,隆慶二年進士,杞縣人。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