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樂王姓

姓氏樂王〔 樂王 〕

拼音yuè wáng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樂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樂王姓
樂王姓頭像

樂王姓 起源

樂王姓主要源自:姬姓

樂王姓起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樂王鮒,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晉國大夫樂王鮒,字叔魚,甚受晉平公的寵信,爲晉平公二寵臣之一,另一是程鄭。在史籍《古文觀止》中記載:“欒盈出奔楚。宣子殺羊舌虎,囚叔向。人謂叔向曰:‘子罹於罪,其爲不知智乎?’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知也。’樂王鮒見叔向曰:‘吾爲子請。’叔向弗應,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聞之曰:‘樂王鮒言於君無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許;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樂王鮒從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夫子,覺者也。’晉侯問叔向之罪於樂王鮒。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於是祁奚老矣,聞之,乘馹而見宣子,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

《書》曰:聖有謨勳,明徵定保。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爲戮,周王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子爲善,誰敢不勉,多殺何爲?’宣子悅,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不見叔向而歸,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周簡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晉國一代明主晉悼公姬周英年而逝。周簡王十五年(公元前557年),年輕的晉平公姬彪即位,晉國國君逐漸喪失了保持君主權威、駕御各個家族、維護國內穩定的能力,從此各個家族在內鬥中的自由度和膽量越來越大,執政大臣甚至可以運用國家機器、利用霸主的權威來進行家族鬥爭。周簡王十六年(晉平公二年,公元前556年),晉國執政大臣正卿欒黶去世。周簡王十七年(晉平公四年,公元前554年),接手執政的忠公正派的正卿荀偃亦去世,多年來對欒氏恨之入骨、早想除之而後快的的範氏集團開始執政,開始對欒黶之子、晉大夫欒盈下手。不久,欒盈因範宣子(士丐,一作士匄)的驅逐而出逃到楚國。範宣子乘機殺死了欒盈的主要同黨羊舌虎,並囚禁了羊舌虎的兄弟羊舌伯華(羊舌赤)、羊舌叔向(羊舌肸)、羊舌叔魚(羊舌鮒)等人。有人問羊舌叔向:“您罹患此難,是你不夠聰明吧?”羊舌叔向說:“這個與死及逃亡比如何?

《詩經》中說:‘君子優哉遊哉於亂世,聊以過完歲月。’這纔是智啊。”樂王鮒平素甚爲仰慕羊舌赤、羊舌肹兄弟的賢名,意欲結納而無機會。當聽說二人被囚,特意趕到朝門,遇上羊舌肹,勸慰他說:“你們不要怕,我去見主公,一定要請求主公寬恕你們。”羊舌肹沒有理會樂王鮒,樂王鮒不由面生慚色。當樂王鮒離開時,他也不拜謝。羊舌肹的家人都埋怨羊舌肹有此好機會而不理睬。羊舌肹卻說:“能求免我的,必須得祁奚大夫。”管家聽了這話就說:“樂王鮒很得國君喜歡,他在國君那裏說的話,沒有不被採納的。他要請求赦免您,您卻不理睬;祁奚大夫卻無法請求國君赦免您,您卻說必得由他。爲什麼?”羊舌肹說:“樂王鮒只是一個阿諛奉承、只會順從國君的人,怎麼能辦到救人的事?祁奚(祁黃羊)先後推薦仇人解狐和兒子祁午,留下“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美譽,難道他惟獨會忘記掉而不救我嗎?《詩經》說:‘有正直的德行,四周的國家都順應它。’祁奚先生纔是真正有覺悟而且正直的人啊!”樂王鮒回宮後,晉平公向樂王鮒詢問羊舌肹的罪責。樂王鮒憤憤地回答說:“叔向根本就不捨棄他的親人,這說明他與他的弟弟有同謀之罪。”其時,祁奚早已經告老回家了。但一聽到羊舌肹被囚這事,就趕緊乘坐驛站的快馬車來見範宣子,對範宣子說:“《詩經》裏說:‘給予我的恩惠無邊的人,子子孫孫都保護他。’

《書》說:‘聖賢有謀略功勳,就要明確表示一定保護他。’有叔向這樣的人,我們在謀略方面很少有錯誤,又有高明良好的訓導而不知疲倦,國家才能穩固啊。這樣的人,應該寬宥他十代子孫的罪,用此來勸勉有才能的人。如今因爲其弟這一點不是,而捨棄叔向這個人,因此捨棄了國家社稷的依賴,不是太糊塗了嗎?鯀被殺而禹興盛;伊尹流放大甲然後又任他爲國相,最終他沒有怨恨;管叔、蔡叔被殺,周公卻輔佐成王成就大業,兄弟的罪責互相不牽扯。如此,怎麼能因爲羊舌虎而捨棄羊舌肹那樣的社稷重臣呢?您如果做多善事,誰敢不努力爲善呢,多殺人幹什麼啊?”範宣子心聽了以後心悅誠服,趕緊和祁奚共乘一輛車,奔進宮來對晉平公說情,免除了羊舌肹及其他家人的罪責。祁奚做完這件事後,沒有見羊舌肹就直接回家了。而羊舌肹也沒有去向祁奚拜謝,簡單收拾一下就上朝辦公去了。

此後,羊舌伯華、羊舌叔向、羊舌叔魚鼎盛於晉平公一朝(公元前557~531年)。在樂王鮒的後裔子孫中,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樂王氏,後多省文簡改爲單姓王氏、樂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樂王姓起源二

源於地名,出自漢朝初期夜郎國樂王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該支樂王氏即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望謨縣樂旺鎮。據史籍《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這一記載和司馬遷其他有關夜郎的記述,被史學家們普遍認爲是有關黔西南地區夜郎國年代最早、可信度最強的關鍵性歷史證據。在史籍《史記》和前漢書》、《後漢書》中,均載了楚國大將熊莊在攻克了夜郎國並遠至今雲南境內“以兵威定屬楚”之後,“欲舊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衆王滇。”這便是《史記·秦本紀》中所載的“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這裏所說的“楚黔中”,郡治就在今湖南省沅陵縣,與新晃同屬於今懷化市。之後,夜郎國向貴州大山深處遷搬,因黔西南地區崇山峻嶺疊嶂,楚國放棄繼續攻擊,夜郎國得以在黔西南地區繼續發展。自此後至公元前百年的近二百年間,由於西南“夷地”相對地爲中原王朝所無暇顧及(莊能以其衆王滇便是明證),夜郎部族隨着其自身的壯大及與一些小部族聯盟,活動的範圍便愈來愈廣。但所至之處或停留不久或留下一部分又分頭繼續遷徙,並非有目的地擴大疆土,因而現在也很難劃定它的活動範圍,以致今日除了湖南與貴州外,還有云南、四川、廣西都有縣市稱是夜郎故地。

樂王邑,即爲夜郎國當年重要的鎮邑之一,今稱金州。其地之民在“夜郎自大”之後歸屬大漢王朝,其民仿漢制,有以地爲姓氏者,稱樂王氏,後多改爲單姓王氏,亦多爲苗族同胞。現在已經沒有這個複姓了。

樂王姓 郡望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爲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幷州爲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爲府。民國時期爲市,山西省會所在。

夜郎國:亦稱牂牁郡。周朝時期屬越地,春秋時期屬牂牁國,戰國時期屬夜郎國。秦朝時期設立郡縣制、歸象郡領屬,秦末又屬夜郎國。西漢時期分屬牂牁郡和夜郎國所轄。三國時期分屬牂牁郡和興古郡。兩晉時期分屬夜郎郡和西平郡,隸屬於寧州。南北朝時期,肖梁時屬於爨蠻,又稱“烏蠻”,南朝陳至隋朝時期,屬於東爨。唐朝初期,分別屬於黔中道、劍南道及牂牁國。唐朝中、晚期,分別屬於於矢部及羅甸國。宋朝中晚期分別屬於自杞國及羅甸國。元朝時期,屬於雲南行省。明朝時期,屬於貴州安順軍民府。清朝時期,屬貴州行省。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駐興仁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設立貴州省興仁專署。1956年4月13日設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71年1月1日,盤縣改爲特區,歸六盤水市。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樂王姓 堂號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爲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幷州爲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爲府。民國時期爲市,山西省會所在。

夜郎國:亦稱牂牁郡。周朝時期屬越地,春秋時期屬牂牁國,戰國時期屬夜郎國。秦朝時期設立郡縣制、歸象郡領屬,秦末又屬夜郎國。西漢時期分屬牂牁郡和夜郎國所轄。三國時期分屬牂牁郡和興古郡。兩晉時期分屬夜郎郡和西平郡,隸屬於寧州。南北朝時期,肖梁時屬於爨蠻,又稱“烏蠻”,南朝陳至隋朝時期,屬於東爨。唐朝初期,分別屬於黔中道、劍南道及牂牁國。唐朝中、晚期,分別屬於於矢部及羅甸國。宋朝中晚期分別屬於自杞國及羅甸國。元朝時期,屬於雲南行省。明朝時期,屬於貴州安順軍民府。清朝時期,屬貴州行省。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駐興仁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設立貴州省興仁專署。1956年4月13日設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71年1月1日,盤縣改爲特區,歸六盤水市。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樂王姓 姓氏源流

1、樂王(樂王)yuè wáng

歷史上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春秋)晉大夫樂王鮒之後也。漢有郎中樂王茂。”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則稱:“《廣韻》王字注謂‘樂王’爲複姓,誤。下文襄二十三年《傳》稱其名爲‘王鮒’,昭元年《傳》又稱名‘樂桓子’,則其氏樂可知。”

2、樂王(樂王)

樂王姓起源:春秋時晉大夫樂王鮒之後,見《姓氏英賢傳》。 

樂王姓名人:

樂王茂,漢時郎中。

樂王姓 相關姓氏

(樂)樂正 (樂正)樂利 (樂利)樂尹 (樂尹)樂師 (樂師)樂羊 (樂羊)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