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南伯
拼音nán bó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源於羋姓,出自先秦時期的楚國術士南伯,屬於以先祖名號爲氏。司馬遷在史籍《史記·項羽本紀》中評述:“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南公,是先秦時期最有名的楚國陰陽學家,也是著名的道家、術士,他以觀天象、卜陰陽、相面骨而專長,因居於楚國的南公邑(今江蘇泰州)而得名,亦稱“南伯”。在這裏,“伯”是對長者的尊稱,不是爵位或排行,正確讀音作bǎi(ㄅㄞˇ)。南伯在秦王朝最興盛的時候就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南朝劉宋史學家裴駰集解曰:“徐廣曰:‘楚人也,善言陰陽。’文穎曰:‘南方老人也。’”據說,秦始皇嬴政當年就曾對宰相李斯說:“朕身爲天下之主,不能不爲天下的太平着想。故楚國那從不讀書的劉、項,據商公子所云,正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兩戶。一戶姓劉,出了個叫劉邦的人;一戶姓項,出了個叫項羽的人。李丞相,朕爲你殺了趙高,你就爲朕把這兩個楚人殺了吧。”李斯不假思索地立即朗聲應道:“是!”然而,秦始皇沒有兌現除趙高的允諾,李斯也未實現除去項羽和劉邦的應允。而且李斯由於貪圖私慾,最後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落得個被腰斬於鹹陽鬧市並夷三族的下場。三戶,南伯指的是楚國的昭氏、屈氏、景氏三大姓的後代族人。秦始皇滅楚國之後,其羋姓熊氏君族雖然衰敗了,但其他的豪族大姓依然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其中的陳氏、項氏、劉氏這三氏家族後代中所出現的陳勝、項羽、劉邦,後來果然起兵反秦,最終滅了強大一時的秦王朝。後世的人們就以南伯之語精簡爲“亡秦三戶”,專用來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在南伯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稱號爲姓氏者,稱南伯氏、南公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爲單姓南氏,世代相傳至今。
1、南伯
現行罕見覆姓。今上海市有分佈,《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注引《路史》雲:“虢叔之後有南伯氏。”此當系出姬姓。《莊子》有南伯子綦、南伯子葵,並古之賢人也。
2、南伯
南伯姓分布:上海有此姓。
南伯姓起源:春秋時周武王之弟虢仲之後有南伯氏。
南伯姓名人:
南伯子綦,古賢人,見《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