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南丘姓

姓氏南丘

拼音nán qi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南丘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南丘姓
南丘姓頭像

南丘姓 起源

源於西南夷,出自戰國中期古哀牢國南丘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戰國時期,在滇西南的哀牢山區有個古哀牢國,其地有南丘邑,非常著名,在古籍稱爲“五丘”之一。南丘邑在秦朝、西漢時期隸屬益州郡,即今雲南省思茅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一帶,以盛產食用井鹽(巖鹽)著稱。距今約兩千四百餘年前,以今雲南保山市爲中心的怒江中下游區域,曾崛起過一個支系龐雜的族羣“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不但創立了存續數百年之久的酋邦哀牢國,還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哀牢文化”。哀牢國南丘邑的原住民,傳說爲遠古聖人祝融的後裔,崇尚火神。在戰國末期,哀牢國曾被秦國吞滅,歸入益州郡。到了西漢初期,哀牢國又脫離中原王朝,仍舊自立,國主姓柳,稱九隆王。

到了東漢王朝漢明帝劉莊執政時期,古哀牢國九隆王的世襲傳人名叫柳貌,公元一世紀中葉在位。柳貌是保山歷史上一位關鍵時期的重要人物。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九隆王柳貌率領七十七個邑王、五萬餘戶、五十五萬多人舉國“內附”,毅然加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行列,從而使古代保山地區由奴隸社會一步跨入了封建制的門檻,其中就有南丘邑王及其邑民。東漢王朝則因勢利導,藉此機會將郡縣制度推行到“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整個哀牢地,並再設永昌郡予以統一管轄。爲表彰柳貌的內屬之功,漢明帝還特別給他頒賜了與西漢時期漢武帝所賜“滇王之印”形式一樣的“哀牢王章”,並舉行了盛大的宮廷慶典。

在戰國末期至秦、漢期間,即有以居名邑稱爲姓氏者,稱南丘氏、五丘氏南井氏、南鹽氏等,在“哀牢歸漢”之後,多省文簡改爲單姓南氏、丘氏、井氏、鹽氏等,其中丘氏在清朝雍正年間改稱邱氏。與南榮氏一樣,以南丘氏分衍的諸多漢化姓氏,是傣族、景頗族、白族、乃至藏族、彝族中相當古老的姓氏之一。

南丘姓 分布

南丘氏複姓是一個相當古老的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如今多已省文簡改爲單姓南氏、丘氏、邱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族,但多以鎮沅、益州爲郡望。

南丘氏及其分衍的南氏、丘氏、邱氏等族人,在中國大陸大多分佈在西南地區的漢族、傣族、景頗族、白族、藏族、彝族等民族中,在國外則分佈在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等國。

南丘姓 郡望

鎮沅州:古稱南丘。西漢時期,鎮沅縣隸屬於益州郡,東漢時期隸屬於永昌郡。唐朝南詔時期,爲銀生節度屬柳追和城地,宋朝大理國後期隸屬於蒙舍鎮統領。元朝時期爲乾遠州,隸屬於景東府。明朝時期改置爲鎮沅州。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改爲鎮沅直隸州,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改爲直隸廳。民國時期改爲鎮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鎮沅縣。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1998年5月,縣政府從按板鎮搬遷到恩樂鎮。

益州郡:亦稱建寧郡、五尺道、味縣、寧州、即曲靖、滇池地區。曲靖在歷史上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秦、漢時期的“五尺道”是最早開闢出的雲南”內引外聯“之通道,秦朝時期設益州郡。西漢五朝時期己在曲靖設置味縣。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於洱河口。張騫表奏漢武帝,以甸爲滇,稱西洱河爲滇池,始於此。時莊有後人張仁果,爲人忠厚,性慈,知其賢,立仁果爲白王,以白崖(今彌渡紅巖)爲都。後傳六王,改國號爲建寧,遷都澄江(今祥雲、賓川二縣境)。至漢朝,位爲大鬼主雍奪。蜀漢建興三年(乙巳,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殺雍,封龍佑那爲建寧王,賜姓張,立鐵柱於建寧城,並立碑標記,並在蜀漢建興三年秋改改益州郡爲建寧郡,移治至味縣(今雲南曲靖)。西晉王朝時期設爲寧州,曲靖成爲全國十九個州之一,其時轄地在今祥雲、賓川縣境內。之後的五百年內,曲靖一直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曲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設市。

南丘姓 堂號

鎮沅州:古稱南丘。西漢時期,鎮沅縣隸屬於益州郡,東漢時期隸屬於永昌郡。唐朝南詔時期,爲銀生節度屬柳追和城地,宋朝大理國後期隸屬於蒙舍鎮統領。元朝時期爲乾遠州,隸屬於景東府。明朝時期改置爲鎮沅州。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公元1770年)改爲鎮沅直隸州,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改爲直隸廳。民國時期改爲鎮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鎮沅縣。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1998年5月,縣政府從按板鎮搬遷到恩樂鎮。

益州郡:亦稱建寧郡、五尺道、味縣、寧州、即曲靖、滇池地區。曲靖在歷史上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秦、漢時期的“五尺道”是最早開闢出的雲南”內引外聯“之通道,秦朝時期設益州郡。西漢五朝時期己在曲靖設置味縣。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於洱河口。張騫表奏漢武帝,以甸爲滇,稱西洱河爲滇池,始於此。時莊有後人張仁果,爲人忠厚,性慈,知其賢,立仁果爲白王,以白崖(今彌渡紅巖)爲都。後傳六王,改國號爲建寧,遷都澄江(今祥雲、賓川二縣境)。至漢朝,位爲大鬼主雍奪。蜀漢建興三年(乙巳,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殺雍,封龍佑那爲建寧王,賜姓張,立鐵柱於建寧城,並立碑標記,並在蜀漢建興三年秋改改益州郡爲建寧郡,移治至味縣(今雲南曲靖)。西晉王朝時期設爲寧州,曲靖成爲全國十九個州之一,其時轄地在今祥雲、賓川縣境內。之後的五百年內,曲靖一直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曲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設市。

南丘姓 姓氏源流

1、南丘nán qiū

歷史上鮮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載,其據《西秦錄》注云:“鮮卑有南丘氏。”。

2、南丘

南丘姓起源:鮮卑人有南丘氏,見《西秦錄》。亦見《姓苑》。

南丘姓 相關姓氏

南宮 (南宮)南門 (南門)南榮 (南榮)南頓 (南頓)南野南里南鄉 (南鄉)南郭南遮南福南方南平南史南公南佳南伯南井南福禄南篤爾 (南篤爾)南圖禮 (南圖禮)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