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淵源:源於柏鶴氏,出自上古柏濩時期蜀人部落柏鶴氏,出自上古柏濩時期蜀人部落柏鶴氏,屬於以部落名稱爲氏。柏濩時期,即遠古時期四川盆地的柏鶴氏族人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時代。柏鶴氏族氏非常古老的蜀人中的一支,與彭氏族人、濮氏族人、冉氏族人等的歷史一樣久遠。
夏、商時期,西南戰亂,從古代四川茂汶盆地東南方向逃亡的古蜀人,是沿雁門東岸的安山鄉,順着河谷溪流,翻過海拔高達四千多米的九頂山,最終進入四川彭縣北部(今四川彭州大寶鄉)一帶的。九頂山,是汶川與彭縣的界山,山高林密、崖峭谷深,常有猛獸毒蛇出沒,但自古就有小路可通。現還立在銀廠溝上索橋頭的碑文就記述着這條古道的歷史。也許在數千年前,每當洪水來到時,其祖先就是憑藉這條小路,逃到茂汶盆地去的……九頂山又名玉壘山,山下的白水河與白鹿河分別匯聚許多小溪,匯流入湔江。而白水河和白鹿河兩岸層巒疊嶂、竹樹茂密,同時又有許多宜於種植和放牧的小臺地。林中有飛禽果實,河裏有魚鱉蝦蟹,作爲暫居地還是可以的,可以憑藉恢復自己氏族的實力。而且,古代彭州一帶地勢比岷江河谷低,氣溫較高,更適宜栽桑養蠶、發展絲織業。在白水河和白鹿河的叢山中有許多柏樹,樹林中棲息着很多白鶴。於是,流亡到該地的古蜀人崇敬這些白鶴,視其爲吉祥之神,便將自己稱爲柏鶴氏。但古代蜀人多將“鶴”字讀作“huò(ㄏㄨㄛˋ),所以,在以後的古文獻中才有將“鶴”按鳥形寫成“柏濩”之實。其實,這支古蜀人的族名應當是“柏(白)鶴氏”纔對。如今,四川省彭縣轄境內還有“白鶴村”、“白果村”等地名,都是這一歷史延衍的深深遺痕。近年來,在四川廣漢地區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玉石器和陶塑器皿中,大多都有“鶴”的形象,鶴,就是柏(白)鶴氏族的神聖圖騰。柏濩時期的柏(白)鶴氏人,首先在白水河、白鹿河沿岸的臺地上生息繁衍。當人丁逐漸興旺起來以後,這些臺地就顯得十分狹小擁擠,食物也匱乏起來,只得又去開發新的領地。後來柏(白)鶴氏族人發現,南面的土地比茂汶地區更遼闊、更肥沃。於是,他們便順河而下,慢慢向前推進。但是,柏(白)鶴氏的南面並不是荒蕪無煙的地方,那裏早已是彭氏、濮氏等部族的勢力範圍。所以,隨着柏鶴氏族人的南遷,相伴的必然是爭奪領土的一系列殘酷戰爭。年復一年,柏(白)鶴氏族人最後終於遷徙到湔江上游,即今彭州市名爲小魚洞的地區,史稱“魚鳧故里”。由於湔江圍繞天台山南下後,地形豁然開朗,所以,這個地區自古就有瞿上之名。然而,柏(白)鶴氏族人要從這裏再往下遷徙,就更不容易了,因爲濮氏、彭氏等氏族部落人會堅決地阻止他們。當時,柏(白)鶴氏族人與當地的濮、彭等土著氏族相比,人數處於絕對的劣勢,因而只好暫時止步,留居生活在瞿上即湔山一帶,後逐漸建立起古蜀國。這便是柏濩時期的蜀人柏(白)鶴氏,時在公元前2800~2000年之間,是古代巴蜀文明的起源時期。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對農業前景豐盈的四川盆地鶴雲貴高原非常重視,多次派遣大軍徵發川、滇、黔、桂地區,這使四川地區比較早就進入“王化”。秦朝滅亡後,西楚和大漢的勢力迅速佔入四川地區,因此古蜀人的漢化程度要優於滇、黔、桂地區。其後,大漢王朝爲了便於進行蜀地的人口管理,將分羣而居的柏鶴氏族人分取漢字“柏”、“白”、“百”、“鶴”等爲姓氏,因此後來有稱鶴氏者。
遺憾的是,許多年以後,生活在四川盆地的人們已經把柏鶴氏族人艱辛生存繁衍的歷史忘記了。如今,蜀人的祖先柏(白)鶴氏被讀成“百合十”,還藉以用來專指那種“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人,實在是對遠祖大不敬。
蜀 郡:戰國時期秦國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時轄地在四川舊成都龍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寧府之劍閣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國,治今之成都縣,自漢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時期升爲成都府。後治置蜀郡屬國都尉,三國時期蜀郡改爲漢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縣。
蜀 郡:戰國時期秦國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其時轄地在四川舊成都龍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寧府之劍閣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國,治今之成都縣,自漢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時期升爲成都府。後治置蜀郡屬國都尉,三國時期蜀郡改爲漢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縣。
1、鶴(鶴)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大同、忻州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載。其注引《姓氏尋源》雲:“今之鶴姓,出於元鶴壽之後。”(按:鶴壽,當爲金人,有二:一爲完顏·鶴壽,皇族;一爲紇石烈·鶴壽。鶴氏出自女真族之完顏氏。完顏·鶴壽,本名吾都不,五院部人,其後或以名爲氏,遂爲鶴氏。)
2、鶴(鶴)
鶴姓分布:安徽淮南有此姓。
鶴姓起源:元時金人完顏鶴壽,異名鶴壽,其後以鶴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