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族爲中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在北方和西北建立過前仇池國、前秦國、後涼國。氐族自稱“盍稚”,“氐”爲它族對其之稱。魏晉以降,逐漸成爲氐人自稱。似與分佈在秦隴、巴蜀之間峻岅相接的地勢有關。如隴阺等。由於氐與羌相鄰,先秦人乃視之爲氐地之羌,又覺與羌有別,因稱之爲氐羌,或單稱氐。孔晁在《逸周書·王會篇》“氐羌以鸞鳥”的注中就提到:“氐羌,氐地羌,羌不同,故謂之氐羌,今渭之氐矣。”氐,乃由地名而轉爲族名。其部落衆多,因地而異,有白馬氐、清水氐、略陽氐、臨渭氐、沮水氐、氐、隃麋(糜)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爲青氐、白氐、蚺氐(一說即赤氐)等。
雨姓人口較少,但是南北皆有。
1、雨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大同、長治、江西之新餘,福建之清流,廣西之荔浦,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新編千家姓》亦收載;《姓氏詞典》引《宋史》亦收。宋代有雨滯。
2、雨
綜合:
源出不詳。見《新編千家姓》。江蘇武進、山東新泰、內蒙古烏審旗、雲南鎮雄、臺灣桃園、臺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