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貉
拼音háo、hú、mò、hé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1、貉
罕見姓氏。《中國姓氏大全》引《中國姓氏集》收載;《中國古今姓氏辭典》亦收,皆注此音。其注引《姓氏考略》雲:“鄭靈公字子貉,見《左傳·注》。或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然而《姓氏考略》注之首句卻是“音‘鵠’。”而“鵠”有二音;作爲姓氏,音hú;另音hè。成語“一丘之貉”,“貉”音hè,不讀háo,姓亦然,姑兼收以備考。
2、貉
罕見姓氏。《姓氏考略》收載。其注云:“音‘鵠’。鄭靈公字子貉。見《左傳·注》。或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孟子時有貉稽,或其後。”
3、貉
罕見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歸“入聲”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據《左傳·注》雲:“音‘鵠’。鄭靈公字子貉,或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此則系出姬姓。
2、其又注:“孟子時有貉稽,或其後。”《姓氏詞典》注引《古今姓氏書辨證》亦云:“自貉稽始,以氏。見《孟子》。音‘陌’,而姓書誤音‘鶴’。”(按:“貉”作爲姓氏,其音衆說不一:《古今姓氏書辨證》音“陌”;“而姓書誤音‘鶴”’;《姓氏考略》音“鵠”;《姓氏詞典》音hé;《中國姓氏大全》則音háo,姑兼收幷蓄。)周代有貉稽;漢代有貉安。
4、貉
《姓氏詞典》收載並注此音。其源有三:
1、自貉稽始以氏。見《孟子》。音陌,而姓書誤音“鶴”(《古今姓氏書辨證》)。“貉”,古與“貊”同。
2、以祖輩名字爲姓氏。源於姬姓。春秋時鄭靈公字子貉,其後代以王父字爲氏(據《姓氏考略》)。”(3)“孟子時有貉稽,或其後。”(《姓氏考略》)雖列(1)(2)(3),實乃一也。貉稽當鄭靈公之後,以王父字爲氏。系出姬姓。又,貉音紛紜,《姓氏考略》音“鵠”(hú);《中國姓氏大全》及《中國古今姓氏辭典》皆音háo;《漢語大字典》則音mò,姑兼收幷蓄。
5、貉
貉姓起源:鄭靈公字子貉,或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
貉姓名人:
貉安,漢時人,見《印藪》。
郡望:代郡。
變化:一作〔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