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舜之後有研氏。(見《路史》)。因爲帝舜是黃帝后裔,所以研姓出自黃帝。
二、羌人有研姓。(見《偃師姓氏源流》)。
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
研姓是發祥於今山東的古老姓氏。在得姓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研姓一直以山東爲其繁衍發展的中心,並以此爲中心,緩慢地向周邊省份遷衍。戰國時齊有大夫名研辛,西漢有經學博士研卿,東漢有樂安臨濟(今山東濟陽)人、太尉研融及其子研紆,還有北海安丘(今屬山東)人、經學家研長及其子研麟。通過這些見諸史冊的名人籍貫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漢代以前,山東大地仍是研姓人之主要繁衍地,而著有《尚書章句》的研長,因其對於《尚書》的輝煌貢獻,爲研姓爭取了應有的社會地位,一直到今天,提起“研氏章句”,仍爲研究《尚書》者奉爲重要依據。魏晉南北朝時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軍閥割據等政治紛爭,使此際呈現出一種社會大動盪,民族大融合,百姓大流亡的社會景象。偏安山東半島的研姓必然遭受衝擊,顛沛流離,徙奔異鄉勢在必行。據《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載,研姓郡望有三:鉅鹿郡、平陽郡、滎陽郡。表明此際至隋唐,在今河北鉅鹿、山西臨汾、河南滎陽一帶,研姓爲當地名門望族,而且人口繁衍興盛,社會地位尊貴。唐末僖宗李儇時,閹宦當權,災旱連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官員盤剝沉重,終於導致王仙芝、黃巢揭杆而起。公元八零八年,黃巢攻陷長安(今陝西西安),唐僖宗狼狽逃亡入蜀,時陝、豫之研姓有隨之入川者,亦有豫地之研姓順漢水南下,進入湖北。兩宋之際,由於川地山關阻隔,交通閒塞,戰火難至,故川地之研姓發展較快。南宋偏安江南後,有北方之研姓徙居江南,亦有川地之研姓因仕宦或其它原因進入當時的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附近,如研獻由隆州井研(今屬四川)徙居吳興(今浙江湖州)。明初,山西研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冀、魯、豫地之農民闖關東到東北三省。如今,研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二省之研姓約佔全國漢族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
研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鉅鹿郡,秦時設置,治所在鉅鹿(今屬河北);2、平陽郡,三國魏設置,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3、滎陽郡,三國魏設置,治所在滎陽(今屬河南)。
研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鉅鹿郡,秦時設置,治所在鉅鹿(今屬河北);2、平陽郡,三國魏設置,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3、滎陽郡,三國魏設置,治所在滎陽(今屬河南)。
1、研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有分佈。漢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載並注其源:
1、其注引《路史》雲:“舜後有研氏。”(2)又注:“無弋爰劍之後,爰劍五世至研,最豪健,自後以研爲種號,因以爲姓。”無弋爰劍,亦稱袁劍。戰國初,爲秦厲公所執,以爲奴隸後亡入河湟間,羌人推以爲豪,爰劍教之田畜。依附者日衆,俗謂奴爲“無弋”,故名。卒後種族繁滋,爲西羌始祖。北齊有研胥。
2、研
研姓分布:北京有此姓。
研姓起源:①帝舜之後有研氏,《路史》。②戰國時羌人無弋爰劍爲秦厲公所執,後放於河湟間,羌人推爲豪,爲西羌之始祖。其六世孫名研,最豪健,自後以研爲種號,因以爲姓。
郡望: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