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潛姓

姓氏潛〔 潛 〕

拼音qiáncàn

人口約 6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853 位。

位於清姓 之後,粘姓 之前。

潛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853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潛姓
潛姓頭像

潛姓 起源

潛姓主要源自:羋姓

潛姓潛姓起源一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古潛國,屬於以國名爲氏。潛國,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國,故址在今湖北省江漢平原腹地的天門市潛江縣、竟陵縣、華容縣一帶,與強楚爲鄰。據史籍《姓氏尋源》記載:“古潛國在楚地,以地爲氏。”後爲楚國所吞滅。

潛國滅亡之後,其國貴族以及部分國人中有以故國名爲姓氏者,稱潛氏,讀音作qián(ㄑㄧㄢˊ)。

潛姓潛姓起源二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時期的灊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灊地,古地名,又作潛地,有灊山、灊水而名。春秋初期荊地歸楚後,灊地爲楚國邑城之一,其故城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十五公里一帶。其地居人以邑爲姓氏,稱潛氏,讀音作qián(ㄑㄧㄢˊ)。

明朝史學家張廷玉在《明史·地理志》終描述:“潛山府西北。元末廢。洪武初復置。西北有灊山,亦曰天柱山,亦曰皖公山,即霍山也,皖水出焉,別流曰灊水,合流注大江。”其地名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所述潛山府即今安徽省潛山縣。

潛姓潛姓起源三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灊水,屬於以居邑名稱爲氏。灊水,古河川名,又作潛水,春秋時期爲古蜀國之地,其水源流在今四川省境內。上游分別爲巴水、後江、中江、前江,諸水流至渠縣會合後,始稱爲渠江,復向西南流至合川縣,最終注入嘉陵江,全長四百八十公里。古語所謂“巴山蜀水”之水,就是指這條潛水。

潛水河流域孕育了勤勞勇敢的巴、蜀古人,自周武王姬發征服巴蜀之地後,其居人即有以這條河川爲姓氏者,稱潛氏,只有該支潛氏的姓氏讀音作càn(ㄘㄢˋ)。

潛姓潛姓起源四

源於地名,出自五代時期後梁大臣錢佶,屬於避難改姓爲氏。錢佶,公元851~919年,字正臣,號野翁,彭城人(今江蘇徐州銅山),《錢氏宗譜》排行昌九一。錢佶之父叫錢籌,字明睿,生於唐太和戊辰年二月,卒於唐成道壬午年,《錢氏宗譜》排行盛四五。唐哀帝李柷天佑四年(後梁太祖朱晃開平元年,公元907年)農曆4月,唐哀帝李拀被迫禪位於權臣、彭城人朱溫,唐朝滅亡,朱溫立國號爲“梁”,史稱後梁,都開封,改名朱晃,五代時期開始。當時錢佶仕於後梁,官至兵部尚書。

據史籍《五代史》的記載,後梁太祖朱晃爲人陰險毒辣,不但濫殺前唐宗室及朝廷百官、殃及無辜者無數,而且對自己部下、功臣、兵卒等也同樣不擇手段。與梁太祖同爲彭城人的錢佶,目睹其爲人,深知朱晃爲鞏固帝位,必將誅殺功臣,爭奪兵權。雖自己功績卓著,也免不了梁太祖的誅殺。果然,朱晃稱帝后,即在開平二年(公元908年)的農曆4月15日,命錢佶前往湖南道任職。錢佶得知自己將在赴任途中要遭到後梁太祖的謀殺,遂於半途中舉家投奔同族人錢鏐控制的兩浙地區,隱居於吳越錢王的屬地臨安於潛。

爲不連累錢鏐(liú),後來錢佶改姓氏“錢”爲同音的潛氏,從此稱潛佶。不久,潛佶又遷居至三縣交界的清靜之地,即浙江縉雲壺鎮左庫。梁貞明五年(公元919年),潛佶卒,終年六十九歲,葬於縉雲壺鎮下潛,其墓至今尚存。

在潛佶的後裔子孫中,皆以先祖所改之姓爲姓氏,稱潛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qián(ㄑㄧㄢˊ)。

潛姓 分布

潛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七百四十三位,以臨川、雁門爲郡望。

今浙江省的金華市、麗水市縉雲縣、上虞市、建德市、桐廬縣、杭州市餘杭市、紹興市嵊州縣,湖北省的隨州市、襄樊市,江西省的奉新縣、靖安縣,山西省的長治市,北京市,臺灣省等地,均有潛氏族人分佈。

潛姓 郡望

臨川郡:三國時期孫吳國置郡,其時轄地在今天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一帶。西晉時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撫州市西部一帶地區。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爲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貞觀年間,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以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故稱雁門關。

潛姓 堂號

臨川郡:三國時期孫吳國置郡,其時轄地在今天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一帶。西晉時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撫州市西部一帶地區。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爲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貞觀年間,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以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故稱雁門關。

潛姓 姓氏源流

1、(潛)qián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長治,江西之宜豐、奉新、永修,浙江之餘姚,福建之建寧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注其源:“古潛國在楚地,以地爲氏。望出臨川、雁門。”宋代有潛有成,開封人,登科進士;又有潛時舉,江陵人;明代有潛溟,永樂進士,成祖時呼爲虎眼御史;又有潛儒,湖州府同知。

2、(潛)càn

《姓氏詞典》收載並注此音。其注云:“以國名爲姓氏。‘古潛國在楚地,以地爲氏。’(《姓氏考略》)潛,又作灊,後爲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里。郡望:臨川、雁門。宋有潛敷、潛說友。明有潛玉。”

3、(潛)

潛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潛姓起源:古潛國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潛山),以地爲氏。

潛姓名人:

潛起,宋時朝散大夫,江陰司戶。

郡望:臨州、雁門。

變化:亦作〔濳〕。

潛姓 歷史名人

潛姓古代名人

潛敷宋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學者。曾主持南宋的農業經管,爲著名史籍《省齋集》作跋。並著有《寶慶修復經界記》等農村經濟管理文章。

潛說友南宋(公元1216~1277年),字君高,號赤壁子;貞溪塘頭人。著名大臣。潛說友是南宋淳元年(公元1241年)進士。,宋鹹淳二年(公元1266年)爲兩浙轉運司判官。宋鹹淳四年(公元1268年)升兩浙轉運副使,又任司農卿、知臨安府。宋鹹淳五年(公元1269年)升戶部侍郎。宋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代戶部尚書,兼知臨安軍府事。潛說友爲官任內,憑藉賈似道權勢,甚傲慢,政事無所顧讓。但潛說友才器宏大,凡宮壺財用、廟堂意向、民訟曲直、物價低昂等,皆在審度之內,且應付自如。潛說友曾疏浚西湖、修葺名勝、整修街道橋樑、開地鑿井、建造府署、修建倉儲等。後升端明殿學士,封縉雲郡開國男,因誤捕賈似道的私秫(家中管理糧食的人)被降調知平江府(今蘇州)。宋德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取無錫。御使陳過等羣起上書彈劾潛說友追隨賈似道誤國罪。議未決。到農曆3月,元兵逼近平江,潛說友棄城逃遁。農曆5月,貶知南安軍事(今江西大餘),抄沒家產。不久,潛說友至福州投降元軍。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農曆2月,被元朝任爲福州宣慰使,以王積翁爲副。農曆3月,爲籌措軍糧,王積翁以言激衆,潛說友被元軍大將李雄剖腹身死。潛說友曾編纂《鹹淳臨安志》一百卷(今僅存九十六卷),被收入《四庫全書》。潛說友善書法,典籍《兩浙金石志》中稱其書法“吉光片羽,世所罕見”。

潛姓 相關姓氏

潛龍 (潛龍)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