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橋姓

姓氏橋〔 橋 〕

拼音qiáo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157 位。

位於洑姓 之後,姓姓 之前。

橋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157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橋姓
橋姓頭像

橋姓 起源

橋姓主要源自:姬姓

姓源一:來源於姬姓

源於五帝時期

“橋姓”出自姬姓,是一個以山名爲姓的姓氏。

據《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所載,相傳軒轅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子孫中有留在橋山爲黃帝守陵的,於是這些人就以此山爲姓,稱爲橋氏。

東漢蔡邕《太尉橋公廟碑》載:“橋氏之先,出自黃帝。帝葬於橋山,子孫之紹基立姓者,鹹以爲氏。”

《唐書·世系表》雲:“橋,姬姓後。”

《通志·二七·以地爲氏》記載:“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冢,因爲橋氏。漢有橋庇、橋仁。”

《姓考》雲:“黃帝裔孫守橋山,因氏。”

南北朝時期,橋勤一支改姓爲“喬”

至於橋姓改爲喬姓,是在南北朝時期。

據桑君編纂的《新百家姓》記載,東漢時太尉橋玄的6世孫橋勤在北魏任平原內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歡的專權和壓迫,橋勤隨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姓氏“橋”的木字邊,變成喬,取“喬”的取“喬”的“高大望遠”之意。橋勤不敢不從,從此改橋爲喬,世代相傳下去,這就是喬姓的由來。史稱喬氏正宗。

而“喬姓”爲“橋姓”所改的另一說法是在南北朝時的北周時期,周文帝作相時,令“橋氏”去木旁改爲“喬氏”。

這個記載,也與《喬氏家譜》“氏本橋山”的記載相對照。從這樣看,由橋勤改姓爲喬姓,當爲黃帝的嫡系子孫。

姓源二:來源於扜彌國

《唐書·世系表》注:“西域有扜彌王橋塞提。”拘彌,唐朝時期西域三十六城國之一。亦即幹彌,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

橋姓 分布

橋仁,西漢梁國睢陽人,漢成帝時爲大鴻臚。

橋玄,東漢有梁國睢陽人,官至太尉。

橋瑁,東漢梁國睢陽人,曾任東郡太守。

橋肅,東漢梁國睢陽人,曾任東萊太守。

橋贊,晉代蜀郡人。

橋勤,北魏梁國睢陽人,橋玄的六世孫,北魏末年隨孝武帝投奔西魏,居同州。

唐朝有橋公山,任校尉。

明代有橋宗義,任什邡縣丞。

關於橋姓的史料記載不多,從零星的史料看來,橋氏在晉代以前主要分佈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內,晉永嘉之亂以後,部分橋氏遷至其他各省。

橋姓 郡望

梁郡(今河南商丘)。橋姓郡望是古時的梁郡,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以秦代的碭郡被改爲梁國,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改梁國稱梁郡。

橋姓 堂號

梁郡(今河南商丘)。橋姓郡望是古時的梁郡,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以秦代的碭郡被改爲梁國,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改梁國稱梁郡。

橋姓 姓氏源流

1、(橋)qiá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獲鹿、辛集,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陝西之韓城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傈僳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因爲橋氏。”“以地爲氏”。蔡邕《太尉橋公廟碑》亦載:“橋氏之先,出自黃帝。帝葬於橋山,子孫之紹基立姓者,鹹以爲氏。”《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注云:橋山在陝西中部縣西北,以沮水穿山而過,若橋然,故名。上有黃帝(按:今陝西無“中部縣”,當即“黃陵縣”)。後或省而爲“喬”。

2、《姓氏考略》據《唐書·世系表》注云:“橋,姬姓後。”(3)又注:“西域有拘彌王橋塞提。”拘彌,西域三十六城國之一。亦即扜彌,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戰國時魯有橋庇,商瞿弟子;西漢有橋仁,成帝時爲鴻臚寺卿;東漢有橋玄,光和時太尉;唐代有橋公山;明代有橋宗義。

2、(橋)

橋姓分布:分佈較廣,但人數不多。

橋姓起源:①系自姬姓,見《唐書·世系表》。黃帝葬橋山,羣臣守冢不去者爲橋氏。橋氏之先出自黃帝,帝葬於橋山,子孫以紹基立姓者,因以爲氏,見《太尉橋公廟碑》。②西域有拘彌王橋塞提。

橋姓名人:

橋庇,戰國時魯人,字子庸。

郡望:浚儀。

變化:後有改姓喬者,見《姓考》。

橋姓 相關姓氏

橋牛 (橋牛)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