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姓,中國罕見姓氏,據鄭樵《通志》記載:“廬氏,亦作盧,音通廬。子戢黎之後,此南蠻也,今襄州有中廬即其地。”
1、廬(廬)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四川之成都、通江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亦作‘盧’,音通。廬子戢黎之後。此南蠻也。今襄州有中廬,即其地。”此以國爲氏。《姓氏考略》注引《風俗通》雲:“‘古廬子國後有廬氏。’以地爲氏。望出頓丘。”廬子國,《姓氏詞典》以爲“在今安徽廬江”;《中國姓氏大全》以爲或指“廬戎國”,其地在“今湖北襄陽西南”。明代有廬坦,南城知縣(按:此從《續通志》“南城”,或引作“解城”)。
2、廬(廬)
廬姓分布:四川成都、山西絳縣、浙江江山、上虞、江西廣豐、臺灣臺北、湖南華容、廣東梅縣等地均有此姓。
廬姓起源:①系自偃姓。古廬子國之後,見《風俗通》。古廬子國,又稱巢伯國,即春秋時舒國及羣舒諸國,故城在今安徽合肥。②廬,楚邑,戢犁爲廬大夫,其後以邑爲氏。襄州有中廬(一作中盧,故城在今湖北襄陽西南),即其地。③哈尼族姓。
廬姓名人:
廬俗,漢時鄢陵男。一作匡俗。廬坦,明時解城知縣。
郡望:頓邱。
變化:一作盧。
其他:
日本侵佔臺灣時期,臺灣廬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蘆田,1945年臺灣光復後,奉令仍改爲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