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右爲上,漢魏以後因稱世家大族爲“右姓”。《後漢書·郭伋傳》:“強宗右姓,各擁衆保營,莫肯先附。”李賢注:“右姓,猶高姓也。”《新唐書·柳衝傳》: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歸右姓已。……晉宋因之……過江則爲僑姓,王、謝、袁、蕭爲大;東南則爲吳姓,朱、張、顧、陸爲大;山東則爲郡姓,王、崔、盧、李、鄭爲大;關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代北則爲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首之。……太和以郡四姓爲右姓;齊浮屠曇剛《類例》,凡甲門爲右姓;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爲右姓;隋開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則爲右姓;唐《貞觀氏族志》凡第一等則爲右姓;路氏《著姓略》,以盛門爲右姓;柳衝《姓族系錄》凡四海望族則爲右姓。”
1、右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內蒙古之烏海、山西之太原及陽泉、湖南之芷江、廣西之灌陽、雲南之邱北、貴州之榕江等地均有此姓。漢族、水族、苗族皆有此姓。《續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注云:“右行、右師、右宰之後改爲右氏。”漢代有右公弼;宋代有右嘉祥,安州司法;明代有右巖,惠州教授。
2、右
右姓分布:安徽淮南、江西萍鄉、臺灣、四川漢源、湖北鍾祥、雲南巍山、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右姓起源:①春秋時晉屠擊統率右行之將,因氏。宋鄧名世按:左公子之後爲左氏,則右氏亦右公子後,《元和姓纂》以爲右公氏,故取屠擊爲證。 ②春秋時齊國公族有右氏,見《路史》。 ④右行、右師、右宰等複姓之後,均改爲右氏。 ⑤彝族姓。
右姓名人:
右公弼,漢時人,見《印藪》。右巖,明時廣西人,正統中惠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