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偰姓

姓氏

拼音xiè

人口約 1 千〔 稀有姓氏 〕

排名1311 位。

位於笑姓 之後,守姓 之前。

偰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311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偰姓
偰姓頭像

偰姓 起源

偰氏先民早在公元650年前就起源於北方較爲偏遠的蒙古草原,古代俗稱“漠北地區”,當時是一支依靠遊牧的遊牧民族,即爲“東突厥汗國”,在中國史料上,主要活動在阿爾泰山周圍,屬遼闊的蒙古草原一帶。在隋朝年間,公元552年的時候,突厥部落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隨後分爲東突厥和西突厥,在長期的東西皇權爭奪中,被唐朝掌政的太宗皇帝所殲滅,隨即其中的一些部落融入到華夏民族這個大家庭中。

偰氏先祖暾欲谷(後突厥汗國貴族)原爲東突厥汗國國相,在突厥內部紛爭中,被同居漠北草原的回紇汗國所吞併,歸順回紇汗國之後,暾欲谷任爲回紇汗國國相。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唐朝發生安祿山反叛朝廷動亂史稱“安史之亂”,唐朝急詔回紇汗國國王發兵協助平叛,先祖暾欲谷國相隨回紇同汗國太子入關幫助唐朝討伐安祿山叛軍,在整個平叛安祿山戰役中,國相暾欲谷,指揮有利並且戰功顯赫,被唐肅宗冊封爲“太傅忠武王”(史料記載爲《忠義王》)。

公元840年,由於回紇汗國內部權利爭奪,回紇汗國可汗被殺,諸部潰散,根據史學記載,回紇汗國部分分爲四個分支,一支南下歸順的唐朝,一支西奔葛邏祿,建立政權,一支跋山涉水到達西域吐蕃,一支艱苦跋涉到達吐魯番盆地。而先祖們,到達吐魯番盆地在天山南部的山間盆地裏建立了回鶻政權,先祖合剌普華先輩就屬於這一支部落暾欲谷的後裔,而這一支部族也被稱之爲高昌人氏。

嶽璘帖穆爾,回鶻人畏兀兒國相暾欲谷的後裔,與其兄仳俚伽普華共同繼承回鶻國國相,仳俚伽普華身爲回鶻國國相,盡心盡力幫助國王清楚西遼監督過程中有較高的貢獻,理應受到國王的嘉賞,然而國王聽進小人讒言,逼走仳俚伽普華投奔蒙古國,整個家族融入元朝,從此高昌偰氏的開篇逐漸揭開。

仳俚伽普華歸附蒙古國,受到成吉思汗的高度重視,被“賜予金虎符,獅鈕銀印,金螭樓各一,飲食供帳,殆擬王者,仍食二十三郡,尋賞銀五萬兩”,嶽璘帖穆爾,隨兄歸附後受成吉思汗重用,跟隨成吉思汗東徵西討,屢建戰功,後受元太祖嘉獎,訓導諸王子。在元史中,偰氏先祖被列爲“色目人”等級,同屬於蒙古統治階層,在元朝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嶽璘帖穆爾共有十子,依次序爲益彌勢普華、都督彌勢普華、懷來普華、都爾彌勢、八撒普華、旭烈普華、和尚、合刺普華、獨可理普華、脫烈普華。合刺普華排行第八,從小隨母山東益都(現山東濟南),合刺普華,自幼聰明好學,富有大智,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回鶻民族和漢族文化的薰陶,爲後來元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奠定了基礎。

合刺普華,高昌人,先祖暾欲谷,因助唐朝討伐安祿山,封忠武王。合刺普華,幼年隨母親暾夫人客居益都。李璮之亂,隨母避難,後跟隨撒吉斯平山東之亂,因其孝感所至,備受撒吉斯器重,授予宿衛之職,回益都做官,後任漕運使,爲官“存國體、勵士節、定官程、厚民生、招舊族、撫新民。”1284年爲了配合右丞攻打越南的戰役,在運送給養途徑廣東時遇劫匪歐鍾,寡不敵衆被俘,後遇害年僅39歲。某年朝廷下令追封:戶部尚書、上輕車都尉,封高昌郡候。妻配希臺勒氏,壽至72歲逝。追封高昌郡夫人。

偰文質(偰氏姓氏始祖),幼年時隨父母居住於粵南,十歲時木希臺勒患重疾,尊醫囑,毅然割大腿肉救母,被粵南人稱讚爲“忠、貞、孝三節備一身”。經朝廷任命爲承擔經理江浙糧行,懲治貪腐,後改授通議大夫,潭州路(今長沙)總管。潭州到任後,興利除害,執法不阿,改任贛州總管,尋佩金虎符,同知廣西宣慰府司事副都元師。此間,正遇廣西柳州,慶遠、賓州路部分瑤民叛亂,奉命領兵剿之,其不以武力鎮壓,反而採取攻心,誘賊黨衆,計擒賊首,降者達萬衆。後遷任正議大夫,官至廣西都府元帥的高官要職。逝後被元帝追封爲“宣惠安遠功臣、禮部尚書”,加封“雲中君候、諡忠襄”

元代溧陽縣衙爲此專門在沙漲村口樹了一座牌坊名爲—-“五桂坊”。就是歌頌偰氏一脈“五子登科”。

子有“偰玉立、偰直堅、偰哲篤、偰朝吾、偰列箎”。

長子:偰玉立,延祐五年(公園1318年)中進士,授正議大夫,東昌路同知,濟南路治中,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司事,泉州路達魯花赤,文學造詣較高留世《世玉集》。

二子:偰直堅,字世學,泰定甲子(公園1324年)中進士,授承務郎,宿松縣達魯花赤,又遷淮安擼清河縣(進江蘇淮陽)達魯花赤,同知新昌州事。

三子:偰哲篤,字世南,延祐二年(1315年)中進士。授中奉大夫,廣東道肅政廉訪司事,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由太常轉爲西臺監察御史,遷任南臺監察御史,江西行省右丞,升任工部尚書,曾參與《遼史》的編撰,擔任《遼史》編寫提調官。

四子:偰朝吾,字世則,至治辛酉(公元1321年)中進士,授承務郎,封奉義大夫,同知循州知事(進廣東惠州市東郊),技江縣達魯花赤。

五子:偰列箎,字世德,治順庚午(1330年)中進士,授將士郎,戶廣行省管勾,廣州潮陽縣達魯花赤。

偰文質的三子偰哲篤、孫子偰斯還先後擔任過尚書職務。“兄弟五進士,父子兩尚書”,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偰姓 分布

白石地

楊家村

高視槽

芭蕉衝

右所衝

山腳村

山後村

甸心村

官 村

馬海場

三江口

花邑村

武都衛

李家凹

赤額坪

蔡家凹

朝陽屯

梯子山

姚安縣城

安徽和縣偰氏分佈:

和縣歷陽鎮:

劉壟偰大村

劉壟偰灣

何明汪橋

城北月塘

十里

和縣烏江鎮:

張 集

和縣縣城

偰姓 姓氏源流

1、xiè

罕見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初見於《姓苑》,歸“入聲”部。《姓氏考略》注云:“音‘屑’。其先本高車人,唐時爲回紇人,從其主居偰輦河,因以偰爲氏。見《元詩選》。望出河南,後徙居溧陽。”元代有偰傒斯,崑山尹;又有偰列虎,兄弟五人俱進士;明代有偰惟賢,嘉靖進士。

2、

偰姓分布:江蘇武進、江西新建等地均有此姓。

偰姓起源:①周武王封黃帝之裔於薊(故城在今北京大興),其後有��氏、契氏、偰氏。②其先本高車人,唐時爲回紇人,隨其主居於偰輦河,因以偰爲氏。

偰姓名人:

偰侯斯,元時江蘇崑山州尹。偰惟賢,明嘉靖中進士。

郡望:河南、溧陽。

變化:一作〔鍥〕。

偰姓 歷史名人

偰姓古代名人

偰遜元朝(1319-1360),字公遠,本名偰伯遼遜,偰哲篤長子,維吾爾族。居集慶路溧陽,偰列篪之侄。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任翰林應奉、宣政院斷事官、端本堂正字,授皇太子經。因丞相哈麻與其父偰哲篤有怨,伯遼遜遭忌,出守單州,丁父憂,寓大寧。至正十八年(1358)紅巾軍克上都,逼大寧,伯遼遜爲避亂,攜子弟逃至高麗。高麗恭愍王(1352~1374)曾在元廷侍太子於端本堂,與伯遼遜有舊誼,故對其待遇優渥,封高昌伯,改富原侯,更名偰遜。元至正二十年卒於松京典牧洞私第。其家遂定居高麗,子孫先後出仕高麗、朝鮮,其家族綿延至今。有《近思齋逸稿》傳世。事見《高麗史·偰遜傳》。

偰玉立元朝(1290-1365年),字世玉。新疆維吾爾族人。居高昌郡,出身摩尼教世家,偰玉立本人不信仰摩尼教。

偰姓 相關姓氏

偰伯偰百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