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鍾離姓

姓氏鍾離〔 鍾離 〕

拼音zhōng lí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2834 位。

位於拂姓 之後,侖姓 之前。

鍾離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834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鍾離姓
鍾離姓頭像

鍾離姓 起源

鍾離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

鍾離姓起源一

源於嬴姓,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爲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發將遠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後人封在鍾離邑,後建有鍾離國,亦稱童鹿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子爵,國君稱鍾離子。鍾離國最初的國址在山東地區,後來在東周初期遷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鳳陽)。到了春秋中期,鍾離國被強大的楚國在周景王姬貴七年(楚靈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佔,鍾離國滅,楚靈王分改鍾離國故地爲濠州、舒城,鍾離國君被迫成爲楚國的下臣。後楚靈王又允許其復國,但成爲了楚國的附庸小國,鍾離國君的爵號降爲“君”,國境限於鍾離城一帶(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

在周敬王姬丐二年(吳王僚姬諸樊九年,公元前518年),鍾離城又被吳國奪去,成爲吳國的附庸之地。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熊壬十一年,吳王闔閭姬光九年,公元前506年)冬季,楚國軍隊聯合越國水師夾攻吳國,取得小勝,這二國在慶賀勝利之後,楚昭王就坐船去服用的巢國都城圉陽(今安徽巢湖巢縣)去遊樂了。誰知吳國的主力大軍在大將軍伍子胥的率領下悄悄緊跟追隨,由楚軍防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按孫子之計實施大縱深戰略襲擊,直搗楚國腹地,並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在“柏舉之戰”中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一帶(今湖北麻城),並展開追擊,長驅直入攻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終成破楚之功,之後掘出楚平王之屍,鞭笞三百下以解滅家之恨。回軍途中,伍子胥順帶着消滅了巢國、鍾離國這兩個楚國的附庸國。鍾離國滅國後,其城池還在,鍾離城的國民依舊生活在斯地,直至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踐姒菼執二十四年,吳王夫差姬光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鍾離城又歸屬於越國。

周顯王姬扁三十五年(楚威王熊商八年,越王無顓姒無疆三十一年,公元前332年),楚國吞滅越國,鍾離城又長期屬於楚國,但鍾離國一直沒有再復國,楚威王只是派大夫去鍾離城主持管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鍾離城屬九江郡,一直延續到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改故鍾離國之地爲鳳陽府,沿稱至今。

在鍾離子的後裔子孫以及國人中,很早即有以故國名稱爲姓氏者,稱鍾離氏,是最早的鐘離氏之族,後大多省文簡改爲單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徽系(嬴姓)鍾離氏族人大多尊奉鍾離子爲得姓始祖,且不與子姓鍾離氏合譜。

鍾離姓起源二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給宋桓公之曾孫公子州犁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爲氏。微子,名子啓,是商紂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邑(今山西潞城微子鎮),因稱微子,死後葬在今山東省微山一帶(今山東梁山西北部濟寧微山一帶),故其地也稱微,微山、微山湖之名即由此而來。周武王姬發克商滅紂後建立了周王朝,不久即病逝,由兒子姬誦繼位,是爲周成王。周成王繼位時只有十二遂,由叔父周公旦、召公奭輔佐。其時另外幾個叔叔管叔、蔡叔等十分不滿意周公旦、召公奭主持朝政,居於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一帶的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便乘機聯合管叔、蔡叔等人,以及許多殷尚遺民、淮夷等發動了造反叛亂。歷經三年之久,周公旦纔將叛亂鎮壓下去,之後封賢良的微子啓於睢陽(今河南商丘),伯爵,建立了宋國,負責控制管轄殷商遺民。微子啓就成了宋國的開國君主。

宋國傳至第十九代君主宋桓公子御說(公元前681~前651年在位),他的兒子公子敖在晉國任職,公子敖的孫子伯宗爲晉國大夫,是一個十分賢良之人,被時人稱爲“晉之賢者”,但因他直言敢諫,得罪了當時執掌國政的權貴郤氏家族,結果被殺。伯宗有一個兒子叫州犁,當時逃奔到楚國,後來在楚國爲大夫,貴爲太宰,受封食採於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部臨淮關一帶),其後裔子孫便以先祖封地“鍾離”爲姓氏,稱鍾離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爲單姓鍾氏、離氏、犁氏童氏鹿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據說,著名八仙之一的漢鍾離(鍾離權),就是公子州犁的後裔子孫。

荊楚系(子姓)鍾離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啓爲得姓始祖,且不與嬴姓鍾離氏合譜。

鍾離姓 分布

鍾離氏複姓或是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列入前三百大姓,而其分衍的鐘氏則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四十一萬五千餘,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4%左右。鍾離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鍾離姓起源於祖宗宋微子。複姓“鍾離”和單姓“鍾”原是一家人,複姓“鍾離”居住在一個叫作鍾離的地方,即今天的安徽省鳳陽一帶;而單姓鍾源居潁川,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鍾姓是宋微子的後代。桓公的曾孫伯宗在晉國當官,生了兒子州黎,在楚國當官,食採於鍾離,就以鍾離爲氏,子孫有複姓鍾離氏、單姓鍾氏。楚國有鍾儀,鍾建,鍾子期,與伯牙爲友,項羽的部將有鍾離眛,鍾離昧子接,單姓鍾氏,居於潁川長社。而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鍾離姓是晉國伯宗的後代。伯宗是晉的賢士,因爲卻氏所潛被殺,伯宗的兒子伯州黎逃奔楚國,邑居於鍾離,就是濠州,子孫以邑名爲氏。鍾離複姓望族居會稽(今江蘇省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潁川(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

今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貴州之從江、雲南之景谷及瀘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佈。萬人以上的縣市有:廣東紫金、梅州梅縣區、興寧、江門新會區,江西瑞金、于都,福建上杭,湖南醴陵、寧鄉等地。

鍾離姓 郡望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爲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爲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爲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爲紹興縣。今爲浙江省紹興市。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東魏時期遷治潁陰(後爲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爲許州潁川郡。

竟陵郡:秦、漢時期的竟陵縣在今湖北省潛江市西北。竟陵郡始建於西晉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是由江夏郡分置的,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鍾祥),其時轄地在今鍾祥、天門、京山、潛山、沔陽等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齊國以後,其轄境漸小,治所屢更,北魏時期改名爲石城。東晉時期略爲更動竟陵縣治所在,位於今湖北潛江西南。梁末撤銷。北周時期再置竟陵縣,在今糊北天門舊縣東北。竟陵郡,隋朝時期稱郢州,今湖北天門之竟陵縣在復州沔陽郡內。唐朝時期爲復州竟陵郡。五代後晉時期,改竟陵縣爲景陵縣。清朝時期改爲天門,直至今天。竟陵地處江漢平原,一馬平川,北倚大洪山,南挽漢水,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歷史上這裏名人輩出,有明朝的文學流派“竟陵派”,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羣體“竟陵八友”等。

鍾離姓 堂號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爲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爲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爲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爲紹興縣。今爲浙江省紹興市。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東魏時期遷治潁陰(後爲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爲許州潁川郡。

竟陵郡:秦、漢時期的竟陵縣在今湖北省潛江市西北。竟陵郡始建於西晉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是由江夏郡分置的,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鍾祥),其時轄地在今鍾祥、天門、京山、潛山、沔陽等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齊國以後,其轄境漸小,治所屢更,北魏時期改名爲石城。東晉時期略爲更動竟陵縣治所在,位於今湖北潛江西南。梁末撤銷。北周時期再置竟陵縣,在今糊北天門舊縣東北。竟陵郡,隋朝時期稱郢州,今湖北天門之竟陵縣在復州沔陽郡內。唐朝時期爲復州竟陵郡。五代後晉時期,改竟陵縣爲景陵縣。清朝時期改爲天門,直至今天。竟陵地處江漢平原,一馬平川,北倚大洪山,南挽漢水,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歷史上這裏名人輩出,有明朝的文學流派“竟陵派”,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羣體“竟陵八友”等。

鍾離姓 姓氏源流

1、鍾離(鍾離)zhōng lí

現行較罕見覆姓。今山西之太原、長治,遼寧之瀋陽等地有分佈。漢族姓氏。《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姬姓,即鍾氏。伯州犂居鍾離山,故曰鍾離氏,亦省言鍾(鍾)氏。州犂與晉同祖……”或以邑爲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據《世本》注云:“贏姓,徐之別號。鍾離與秦同祖,其後因封爲姓。”《姓氏詞典》稱:“鍾離,春秋時小國,故城在安徽鳳陽縣東北二十里。”戰國時齊有鍾離·春;漢代有鍾離·意;唐代有鍾離·權;宋代有鍾離·松。

2、鍾離(鍾離)

鍾離姓分布:瀋陽有此姓。

鍾離姓起源:①系自子姓。宋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州犁奔楚,食採鍾離(故城在今安徽鳳陽東北20裏),因氏。②系自嬴姓,與秦同祖,其後因封爲氏,見《世本》。③系自羋姓。鍾離,楚邑,故城在今湖北漢川東之五里墩,因氏。

鍾離姓名人:

鍾離岫,周時楚人,撰《會稽後賢傳》。鍾離景伯,宋元豐中知通州,見《通州直隸志》。

郡望:會稽。

變化:後有改爲鍾氏者。

鍾離姓 歷史名人

鍾離姓古代名人

鍾離春戰國,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醜女。額頭前突,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頭頗大,發稀少,頸部的喉結比男子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她雖然樣子難看,但志向遠大,學識淵博。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離春爲了拯救國家,冒着殺頭的危險,當面一條條地陳述了齊宣王的劣跡。並指出若再不懸崖勒馬,就會城破國亡。齊宣王聽後大爲感動,把鍾離春看作是自己正身、齊家、治國的一面鏡子。後來,這位身邊美女如雲的國王,竟把鍾離春封爲王后。

鍾離眜秦末,是項羽的將領之一,素與韓信交好。項羽死後,投奔楚王韓信。劉邦得到消息,韓信謀反,同陳平商議,要韓信逮捕鍾離眜。有人告訴韓信,如果把鍾離眜斬首,去見劉邦,自然無患。於是韓信召鍾離眜商議,鍾離眜說:“劉邦不攻打楚國,是因爲我在楚國,如果你捕我獻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說罷,拔劍自刎。韓信帶着鍾離眜的頭去見劉邦,劉邦即令武士逮捕韓信。韓信說:“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鍾離意漢朝,字子阿,會稽人,永平年間(58-75年)做了魯國的相。到任後,他拿出自己的錢一萬三千文,交給了戶曹孔訢,讓他修孔子的車子;他還親自到孔廟去,揩拭桌子、坐席、刀劍、鞋子。有個男張伯,在堂下除草時,從泥土裏撿到了七塊玉璧。張伯把一塊藏在懷裏,拿六塊稟報給鍾離意。鍾離意命令主簿把它放在桌子前面,孔子傳授學業的講堂前的牀頭有一個懸掛着的甕,鍾離意召見孔訢,問他:“這是什麼甕?”孔訢回答說:“是孔夫子的甕。裏面裝有丹書,人們沒有敢打開他的。”鍾離意說:“孔夫子是聖人。他之所以留下這甕,是想把它掛在這兒讓後代的賢良來看。”接着就把它打開了,從裏面得到一塊帛書,上面寫着:“後代研究我著作的,是董仲舒。保護我車子、開戶我書箱的,是會稽人鍾離意,玉璧有七塊,張伯私藏了其中的一塊。”鍾離意就召來張伯,責問他說:“玉璧有七塊,你爲什麼要藏掉一塊呢?”張伯磕頭求饒,馬上把一塊玉璧交了出來。

鍾離權唐朝,號和穀子,一號真陽子。生而奇異,長相俊美,有一把大鬍子,身長8尺餘。傳說他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後成爲八仙之一。民間成爲漢鍾離。

鍾離瑾宋朝,字公瑜,廬州合肥人。進士出身,初爲簡州推官,通判益州。後官德化知縣。將嫁女兒時,買回個婢女卻是前任知縣的女兒,他便與女兒一樣嫁了出去。夜裏夢見一個穿綠衣的大夫來感謝他,並說:“我向上帝請求,讓您的子孫世世代代食俸祿。”仁宗時,官至龍圖閣待制,擢開封府推官,出提點兩浙刑獄。後徙淮南轉運副使,歷京西、河東、河北轉運使,改江、淮制置發運使。天聖八年三月(1030年),除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未逾月,得疾卒於任。

鍾離牧鍾離牧早年曾在永興縣居住,並在當地親自耕種二十畝稻米。稻米將近成熟時,就有一個縣民向鍾離牧聲稱土地是他的,要他交出土地和稻米;鍾離牧自願交出。永興縣長聽後,即收捕該名縣民,要依法處罰他,但鍾離牧卻爲他請罪。縣長說:“君慕承宮,自行義事,僕爲民主,當以法率下,何得寢公憲而從君邪?(你想要仿效承宮行義舉,但我是人民的首長,應當以法治縣,怎可以枉法順從你?)”鍾離意卻說:“此是郡界,緣君意願,故來暫住。今以少稻而殺此民,何心復留?(這裏是會稽郡內,我因着你的意願纔來暫住。你現在卻因少許稻米而殺這個人,我還怎能有留在這兒的心?)”鍾離意說後即收拾行裝而回故鄉,縣長親自追回,並將那人釋放。那人感到十分慚愧和畏懼,親自將那些稻米收成所得的六十斛白米都送還鍾離牧,但鍾離牧不收。那人就將米放在路旁,沒有人敢擅取。鍾離牧的名聲由此而起。安定山越,後鍾離牧任郎中。赤烏五年(242年),補太子輔義都尉,遷南海太守,任內曾越郡界討伐高涼縣的盜賊仍弩和招安在揭陽縣擾攘了十多年的曾夏盜賊集團。後來任丞相長史,再轉司直,後又遷中書令。此時建安、鄱陽和新都三郡山越人作亂,鍾離牧被任命爲監軍使者,出兵討平。亂民首領黃亂、常俱等都派出他們的部衆爲東吳服兵役。鍾敵牧因功封秦亭侯,官拜越騎校尉。安定邊境,永安六年(263年),曹魏攻滅蜀漢,當時有人認爲在吳蜀邊境武陵郡的五溪夷族可能會叛亂,鍾離牧於是被任命爲平魏將軍,領武陵太守,到當地鎮守。此時曹魏亦派漢葭縣長郭純試守武陵太守,並領涪陵人民入遷陵縣境,並駐屯赤沙,用以引誘五溪夷族;部份夷族響應郭純,更進攻酉陽縣,震驚武陵郡。鍾離牧於是領兵連夜依山險行,斬殺叛民魁帥和其支黨共千多人,郭純的部衆因五溪變民被擊潰而解散,成功平定五溪的叛亂。平定之後轉公安督、揚武將軍,封都鄉侯。後又徙任濡須督。後又以前將軍假節,領武陵太守。鍾離牧在任內逝世,死時家無餘財,士民都思念他。

鍾離牧漢末三國,字子幹,三國時會稽郡山陰縣人,東吳將領,漢尚書僕射鍾離意七世孫。

鍾繇三國,鍾繇,姓氏縮短爲鍾姓,曹魏文臣之一。字元常,(151年-230年)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三國時曹魏政權的大臣,鍾皓曾孫,鍾毓,鍾繇,鍾會之父。30歲時獲推舉爲孝廉,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時任廷尉正、黃門侍郎,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挾持獻帝之後勸李、郭接受曹操上書,維持漢室和曹操的關係。興平二年(195年)與尚書郎韓斌策劃獻帝脫逃,因功拜御史中丞,受荀彧舉薦,遷侍中、尚書僕射,封爲東武亭侯。,建安二年(197年),馬騰、韓遂相爭,曹操因伐呂布無暇分身,上書奏請侍中鍾繇守司隸校尉。鍾繇到長安之後送書給馬騰和韓遂陳述利害,馬和韓臣服獻帝,送子爲質。官渡之戰時,送兩千餘馬匹給曹操,曹操譽之爲“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建安七年,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在平陽叛亂,鍾繇率軍圍困,袁尚遣鍾繇外甥河東太守郭援和幷州刺史高幹率軍到河東,鍾繇遣參軍張既、馮翊、傅幹說服馬騰來援,馬騰遣子馬超、部下龐德夾擊,斬郭援,降服單于。後因治理洛陽有功,曹操上書封爲前軍師。潼關之戰中率軍伐張魯,引起馬超、韓遂起兵叛亂,劉璋疑懼,被張松說服請劉備入蜀。曹操死後任大理,遷相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謀反。鍾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曹丕即位之後,復爲相國,遷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因膝蓋有病,開三公入朝不拜之先河。黃初七年(226年)升太傅。太和四年(230年)逝世,曹睿前往弔唁,諡號成侯。子鍾毓繼爵位。鍾繇也是當時著名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鐘王”,其書體稱爲“鐘體”,衛夫人、王羲之的師承。

鍾會三國,鍾會,姓氏縮短爲鍾姓,曹魏將領之一。(225年-264年),字士季,潁川長社(今中國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國後期曹魏名將,並與鄧艾,諸葛緒等人滅掉蜀漢。是太傅鍾繇的小兒子。魏國重臣鍾毓之弟。歷來曾在魏國擔任重要官位,包括有鎮西將軍,司徒,魏元帝時並封他爲縣侯。,在正始年間,擔任過祕書郎的職務,後來升遷至尚書、中書侍郎。高貴鄉公即帝位時,賜與他關內侯的爵位。鍾會跟隨大將軍司馬師討伐毌丘儉叛亂時,擔任知密事一職。接着司馬師在許昌過世,遂由司馬昭接掌大軍。後來鍾會隨着大軍回到雒水南部駐守時,又升遷做黃門侍郎、並受封東武亭侯的爵位,有三百戶的食邑。魏少帝甘露二年時御駕親征,率領司馬昭和鍾會去討伐在壽春叛亂的諸葛誕,後來鍾會使用計謀,讓壽春城內各將領彼此分裂,接着壽春就順利攻下了。大軍凱旋而歸以後,朝廷要鍾會晉升爲太僕,但他堅辭不受。於是就用中郎的身份在大將軍府擔任記室一職。又因爲他討伐諸葛誕有功,要被封爲陳侯,但又多次不肯接受。於是皇帝就下昭表揚他功成不居的處事態度。後來,鍾會被升遷做司隸校尉。魏元帝景元三年,司馬昭任命鍾會當鎮西將軍,假節鉞,並且掌管關中的所有軍事。同年的十二月間,皇帝下詔任命鍾會爲司徒,並且進封他爲縣侯,增加一萬戶的食邑,另外還封他的兩個兒子爲亭侯,各給予一千戶的食邑。此時蜀漢後主已投降魏國。,263年八月,受司馬昭之命,與鄧艾,諸葛緒等人以十八萬兵力,分東,中,西三路攻蜀,意圖滅蜀。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不久攻陷陽平關。其間將諸葛緒奪權,併吞並其兵力。蜀主劉禪投降後,鍾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最後姜維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投降鍾會軍。平蜀後,鍾會欲據蜀自立,鍾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恐麾下魏諸將不從,引蜀降將姜維爲援,謀誅魏將,但最於因司馬昭出兵反亂加上部下胡烈反抗而失敗。魏元帝景元五年正月,鍾會死於胡烈發動的兵亂之中,當時鍾會才四十歲。

鍾偉(1915-1984),鍾偉男,湖南平江人。原名鍾步雲

鍾離姓 相關姓氏

鍾丘 (鍾丘)鍾依 (鍾依)鍾古 (鍾古)鍾吉 (鍾吉)鍾吾 (鍾吾)鍾巫 (鍾巫)鍾拉 (鍾拉)鍾期 (鍾期)鍾林 (鍾林)鍾里 (鍾里)鍾鄂勒 (鍾鄂勒)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