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鈕祜祿〔 鈕祜祿 〕
拼音niǔ hù lù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1、鈕祜祿(鈕祜祿)
歷史上少數民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載。金代,爲女真族姓氏,乃女真之白姓。其源有二:
1、本爲部落名,或以部爲氏。
2、爲張姓所改。金有“鈕祜祿·資祿,本姓張氏,賜姓鈕祜祿氏”。金有鈕祜祿·思楚,仕,楨州刺史。至清,融爲滿族,散居長白山、英額、瓜爾佳、琿春等地方,乃滿八旗八大姓之一。“鈕祜祿”,原意爲“狼”,可能當初爲部落的原始圖騰,後以爲姓。清中葉而後,滿族受漢文化及習俗的影響,熱衷於依漢族習慣在名前冠以單音節漢字姓,鈕祜祿氏率先而行。或改姓“郎”,此將鈕祜祿意譯爲“狼”,又以之諧漢姓“郎”而得;或改姓“鈕”,此乃截取鈕枯祿之第一個音節而得。或作“鈕鈷祿”。參見該條。清有鈕瑚特·伊爾登,議政大臣。
2、鈕祜祿(鈕祜禄)
鈕祜祿姓起源:清時滿洲八旗姓。凡二十三派,出長白山、英額、安圖瓜爾佳、瓦爾喀、倭赫法、扎庫木、倭濟、渾春、佛阿拉、輝發、三虎石、瓦色、郎佳謨克託哈達、德理倭赫、訥殷、黑林臺、鈕祜祿、哈達、沙晉倭赫、瑪爾敦、陵和羅、巴爾達、嘉木湖等地。鈕祜祿之先在遼爲敵烈氏,在金爲女奚烈氏,在元爲亦乞烈氏,至明、清改爲鈕祜祿氏。
鈕祜祿姓名人:
鈕祜祿仁和,清滿洲鑲黃旗人,乾隆中官至英吉沙爾領隊大臣。
變化:後改爲鈕、郎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