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詭諸姓

姓氏詭諸〔 詭諸 〕

拼音guǐ zh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詭諸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詭諸姓
詭諸姓頭像

詭諸姓 起源

詭諸姓主要源自:姬姓

詭諸姓詭諸姓起源一

到了周襄王姬鄭時期(晉獻公姬詭諸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內亂,晉獻公之子姬奚齊、姬卓子相繼被大臣裏克、邳鄭所弒。於是周襄王就派周公忌父、王子黨與齊國的隰朋相會,立晉獻公二子姬夷吾爲晉君,即晉惠公。晉惠公感激周王室的冊立之恩,遂將夷邑歸還給東周王朝,周襄王就以周公忌父爲夷邑的新君主。失邑後的夷詭諸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名字“詭諸”爲姓氏者,稱複姓詭諸氏,後又省文簡爲單姓詭氏、諸氏;亦有以失邑名稱爲姓氏,稱夷氏

詭諸氏大多尊奉夷詭諸爲得姓始祖,其姓氏正確讀音作guǐ(ㄍㄨㄟˇ)。

詭諸姓詭諸姓起源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姬詭諸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姬詭諸,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晉國君主晉獻公,在位時間爲公元前676~前651年,春秋時期晉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間曾滅虞、虢等諸小國,擴充了晉國疆域。晉獻公又五個兒子:姬重耳、姬夷吾、姬申生、姬奚齊、姬卓子,其嫡長子公子重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人物,即後來雖然比侄兒晉懷公還要晚作國君,卻是春秋霸主的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其弟弟晉惠公姬夷吾之子、晉懷公姬圉的後裔,就以祖父晉獻公的名字“詭諸”爲姓氏,稱複姓詭諸氏,後又分衍爲詭氏、諸氏。

該支詭諸氏僅尊奉晉獻公姬詭諸爲得姓始祖,且不與周王室大夫姬詭諸(夷詭諸)後代之詭諸氏合譜。

詭諸姓 分布

詭諸氏複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後分衍爲單姓詭氏、諸氏、夷氏等,其詭諸氏複姓不再,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臺灣省則沒有,如今人口非常稀少,皆以城父爲郡望。

詭諸姓 郡望

城父縣:春秋時期陳國夷邑。漢朝時期置城父縣。南朝宋國改置浚儀縣。隋朝時期復爲城父。五代時期南梁國爲避朱全忠父諱,改名爲焦夷,後又改焦夷爲夷父。後唐初期恢復城父縣名。明朝初期廢黜。城父縣故城在今安徽省亳州市東南,今名城父村。

詭諸姓 堂號

城父縣:春秋時期陳國夷邑。漢朝時期置城父縣。南朝宋國改置浚儀縣。隋朝時期復爲城父。五代時期南梁國爲避朱全忠父諱,改名爲焦夷,後又改焦夷爲夷父。後唐初期恢復城父縣名。明朝初期廢黜。城父縣故城在今安徽省亳州市東南,今名城父村。

詭諸姓 姓氏源流

1、詭諸(詭諸)guǐ zhū

《姓氏詞典》收載,其注引《姓考》雲:“陸終第四子求言之後,以封國爲氏。”

2、詭諸(詭諸)

詭諸姓起源:陸終第四子求言之後,封於詭諸,以國爲氏。一說,詭諸,春秋時周大夫夷之采邑,因氏。

變化:一作〔佹諸〕。

詭諸姓 相關姓氏

(詭)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