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虞丘
拼音yú qi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虞丘《路史·國名紀二》謂:“齊采邑”列爲齊同族,而《世本》謂楚大夫食邑虞丘,以邑爲氏。
1、虞丘
歷史上較罕見覆姓。《辭海》收載,其注云:“本週代邑名,後因楚大夫封於此,以邑爲姓。”《中文大字典》注引《世本》亦云:“虞丘,楚大夫采邑,以邑爲氏。”一作虞邱,又作吾丘。吾邱。春秋楚莊王時有虞丘子,爲令尹;《漢書·藝文志》有虞丘說;南朝宋有虞丘進。
2、虞丘
虞丘姓起源:虞丘,楚大夫采邑,以邑爲氏。
虞丘姓名人:
虞丘伯,春秋時楚大夫,見《荊州府志》。虞丘進,南朝宋時東海剡人,累功封望蔡男,永初中遷太子右衛率。
郡望:楚郡。
變化:亦作吳丘、吾丘。
虞丘姓古代名人
虞丘伯楚國,楚大夫,楚莊王在位,伯薦叔敖曰:“下里之士,秀羸多能,其性無慾君舉而授之政,則國可使附。”莊王曰:“子輔寡人得以長於中國而令行於絕域,遂霸諸侯。”子奚辭爲伯曰:“久固祿位者,貪不進賢能者,誣不讓厥位,不廉不能,三者不忠臣,固恥之。”莊王從之。(《荊州府志》)
虞丘書春葬晉悼公,平公即位。虞丘書爲乘馬御。(《左傳·襄公十六年》)
虞丘進363—422,字豫之,東海郯人也。少時隨謝玄討苻堅,有功,封關內侯。隆安中,從高祖徵孫恩,戍句章城,被圍數十日,無日不戰,身被數創。至餘姚呵浦,破賊張驃,追至海鹽故治及婁縣。於蒲濤口與孫恩水戰,又被重創。追恩至鬱州,又至石鹿頭,還海鹽大柱,頻戰有功。元興元年,又從高祖東征臨海,於石步固與盧循相守二十餘日。二年,又從高祖至東陽,破徐道覆。其年,又至臨松穴破賊,追至永嘉千江,又至安固,累戰皆有功。三年,從平京城,定京邑,除燕國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