肜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
肜魚氏
黃帝“第三妃肜魚氏生子二:揮、夷彭(夷鼓)”。“揮造弧矢,封於張。” 明張浚《張姓統宗譜》:“吾張氏得姓者,自軒轅黃帝第三妃肜魚氏之子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祖弧星”。氐人氏(魚圖騰)繼承炎帝氏以建木爲表,通天達地。制歷,是肜魚氏之後。傳說肜魚氏發明瞭烹調和筷子。肜魚氏的圖騰由彤魚和太陽組成。實行大山天齊紀曆,如魚下“日”所示:“日”下一橫爲水平,兩側的太極印爲日升降軌跡;日上一橫爲地平,中央爲天齊建木,以此觀測太陽運行。肜魚氏尚彤與赤。
百家姓探源彤、肜兩姓之由來
彤姓、肜姓是以國爲姓氏。
肜:肜氏 本彤氏,避仇改爲肜。
彤姓姓氏。北京、山西太原、臨汾,湖北武漢,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姓氏。據河南省偃師市《姬氏志》介紹:“彤姓,出自姬姓。” 一、《鄭通志 氏族略》雲:“出於彤伯。周同姓之國。爲成王宗伯。”《 廣韻 冬》記載:“彤,姓。彤伯爲成王宗支。”《史記》雲:“彤伯爲成王宗伯。”《路史》則雲:“周成王封支子於彤。後以爲氏。”《通志 二六 二 以國爲氏》記載:“彤氏,出於彤伯。周之同姓國,爲成王宗伯。”據《路史》記載:西周成王姬誦,封其支子於彤城(今陝西省華縣境內),建立彤國,爲伯爵爵位,世稱彤伯,其後以國爲姓,乃成彤氏。《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上述所云不盡相同。此以國爲氏。系出姬姓。”顯然是黃帝后裔。
二、據《史記》記載:“彤姓出自姬姓,大禹王之後,因受封於彤城得複姓彤城氏,後省文去城字,遂成爲彤姓。”因爲大禹系出黃帝之後,所以,這一支彤姓亦是黃帝后裔。
明朝有彤浩,永樂中三水縣教諭;又有彤鎧,南昌千戶。
明朝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肜姓後裔分佈於豫、鄂、陝、甘、寧、京等地。
當代肜姓分佈
肜姓目前主要分佈在河南新野,約2000人衆。傳爲明朝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初至新野縣樊集鄉肜莊村,與樊集樊姓、張姓遷祖爲三連理(俗稱挑擔),目前主要分佈在新野縣樊集鄉肜莊村、歪子鎮北肜莊村、城郊鄉肜營村、沙堰鎮夏管營村等,肜氏宗祠“除四舊”被毀。
1、肜
現行罕見姓氏。今山西之長治有分佈。《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載;《姓氏考略》亦收,其據《元和姓纂》注云:“本彤氏,周卿士彤伯之後,裔孫避難改爲‘肜’。”
2、肜
肜姓起源:本彤氏,周卿士彤伯之後,裔孫避難改爲肜氏。
肜姓名人:
肜鎧,明時懷遠人,正德中南昌千戶。
郡望: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