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氏出自殷商七族之一有繁氏。據《周東封與殷遺民》說,殷是大國,周滅殷後並沒有把殷民都殺掉,而是把他們大批遷到洛邑或分給姬姓、姜姓貴族帶到外地去建立新邦。如分給伯禽帶到魯國去的有殷民六族,分給康叔的有殷民七族,分給唐叔的是懷姓九宗。“可見魯、衛之國爲殷遺民之國,晉爲夏遺民之國。”又據《廣韻》等史書記載,殷時代遺民有七大家族,七姓中除飢姓可能就是唐叔受封於幾城的殷人飢氏宗族之外,其餘六姓都是以族爲單位的手工業專業化分工的氏族,分別是陶氏(陶工),施氏(旗工),繁氏(馬纓工),錡(另有曰邽、鑨)氏(銼工),樊氏(籬笆工),飢氏(源自封邑名幾城,以地名爲氏),終葵氏(錐工)。他們的姓氏來源於他們所擅長的手藝:陶氏是製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圍牆籬笆的,而終葵(古通鍾馗)氏家族的專長是做木棒木槌。終葵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現在已經非常罕見。這個姓氏的來源,也與大木棒緊密相關。繁姓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後來多有改作薄姓或其他姓氏,故今天的繁姓人口較少,是爲稀姓,望居潁川郡(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
潁川郡:秦滅韓,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陽翟(今禹州)。東魏遷治潁陰(後爲長社,即今許昌)。隋唐爲許州潁川郡。
潁川郡:秦滅韓,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陽翟(今禹州)。東魏遷治潁陰(後爲長社,即今許昌)。隋唐爲許州潁川郡。
1、繁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忻州等地有分佈。《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載;《姓氏詞典》引《姓觿》亦收。望出陳留。
2、繁
罕見姓氏。《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音‘婆’。《左傳》商人七族有繁氏。”商人七族有: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一音fán,爲現行姓氏。漢有繁延壽,御史大夫。望出潁川、上黨。
3、繁
繁姓分布:四川成都、北京、河南溫縣、臺灣臺中、江西上高等地均有此姓。
繁姓起源:周成王以商民(即殷人)七族分於康叔,其一爲繁氏。
繁姓名人:
繁羽,春秋時晉大夫。
郡望:潁川、上黨。
變化:一作繁。
4、繁
繁姓起源:見《續文獻通考》、《姓觿》。繁,古縣名,在蜀郡,見《漢書·地理志上》。故城在今四川新都,或以邑爲氏。
繁姓名人:
繁勝,漢時益州太守。
郡望: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