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紇奚〔 紇奚 〕
拼音hé xī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單一淵源: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漠北古鮮卑族宇文部分支紇奚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爲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上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紇奚氏,遷徙定居中原後,改爲漢姓嵇,遂成嵇氏。”據史籍《魏書·卷三十四·列傳二十二》上記載:“有嵇拔者,世爲紇奚部帥之。尚昭成女,生子拔,卒於尚書令也,主有功,超授敬大司馬、大將軍,其父根,皇始初率衆歸魏。太祖嘉拔尚華陰公主,生子敬。元紹之逆封長樂王。卒。子護,襲爵,拜外都大官。太和中,詔以護年邁,既末致仕,令依舊養老之例。卒,子彥嗣。根事蹟遺落,故略附雲。”並附註:“有嵇拔者諸本‘嵇’作‘奚’,北史卷二五本傳作‘嵇’。按卷三太宗紀永興三年十二月甲午見‘任城公嵇拔’,泰常四年甲戌,記‘獻懷長公主子嵇敬封長樂王’,與此傳合。卷一一三官氏志:‘紇奚氏後改爲嵇氏。’這裏‘奚’字乃涉下‘紇奚部帥’而訛,今據北史改。又傳失書嵇拔封爵。”紇奚氏,是古代鮮卑族拓跋部中一支勢力龐大的部族,主體包括紇突鄰、紇奚兩個部分。史料記載,“紇突鄰大屋地革蕞,而紇奚居大庫寒等地”。原遊牧於意辛山附近一帶地區(今山西大同北塞),意辛山,山陽面古鮮卑語稱“紇突鄰”,山陰面稱“紇奚”,紇奚部的稱謂便由此而來,後成爲部族人的姓氏,稱紇奚氏。在北魏孝文帝積極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後,庫莫奚族的紇奚氏族衆,皆改爲漢姓嵇氏,亦有改奚氏者。後在東西兩魏分裂時期,此族又一度回覆鮮卑舊姓。
但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政策早已深入民心,漢化已成大局,在進入隋、唐時期後,庫莫奚族人的大部分族人逐漸融合入漢族之中,少部分則分別融入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中,因此紇奚氏族衆仍然改爲漢姓嵇氏、奚氏,亦有改爲漢姓紇氏、何氏、賀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古庫莫奚族中的紇奚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羣體,至隋、唐時期已經基本漢化爲嵇氏、紇氏、何氏、賀氏等,以代郡、南安、河南爲郡望,如今分佈在全國各地。
代 郡:亦稱代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始置代郡。秦朝時期先爲代郡,後爲代縣。漢朝初期爲代國,後改回爲代郡,治所在桑乾縣(今山西寧武),東漢時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陽高)。晉朝事情移郡治到代縣(今山西代縣),晉永嘉後期廢黜,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蔚縣西南一帶。北魏時期亦置代郡,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南安郡: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東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漢陽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爲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爲縣。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
代 郡:亦稱代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始置代郡。秦朝時期先爲代郡,後爲代縣。漢朝初期爲代國,後改回爲代郡,治所在桑乾縣(今山西寧武),東漢時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陽高)。晉朝事情移郡治到代縣(今山西代縣),晉永嘉後期廢黜,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蔚縣西南一帶。北魏時期亦置代郡,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南安郡:西漢時期置縣,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東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漢陽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肅隴西渭水南岸),其時轄地在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西部各縣,爲全省三郡之一,轄興、泉、漳三地。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爲縣。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爲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爲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爲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爲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爲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爲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爲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爲河南省。
1、紇奚(紇奚)
歷史上代北地區複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據《魏書·官氏志》注云:“以部落爲氏。後改爲嵇。”鄭樵則雲:“改爲紇氏。”
2、紇奚(紇奚)
紇奚姓起源:紇奚系居意辛山之部落,以部爲氏。
紇奚姓名人:
紇奚舍樂,北齊時庫直。
變化:北魏孝文時改紇奚氏爲嵇氏一說,改爲紇氏,奚氏,拔氏。
紇奚姓古代名人
紇奚牧南北朝時期,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大臣。重厚有智謀。魏太祖拓跋珪寵遇之,稱之曰仲兄。初,劉顯謀害拓跋珪,梁眷知其謀,潛使紇奚牧與穆崇至七介山以告,語在《崇傳》。後拓跋珪要錄先帝舊臣,又以紇奚牧告顯之功,拜爲治民長,敷奏政事,參與計謀。拓跋珪徵慕容寶,紇奚牧加輔國將軍,略地晉川,獲寶丹陽王買得及離石護軍高秀和於平陶。拓跋珪大喜,以軍功拜紇奚牧爲幷州刺史,賜爵任城公。由於幷州與後秦國接界,後秦君主姚興多次派兵侵擾邊境,紇奚牧乃寫信與姚興,稱頓首,鈞禮抗之,譴責姚興侵邊不直之意。後來姚興由於要與北魏通和,又暗恨紇奚牧,便在魏太祖面前挑撥,拓跋珪中計,大怒之下將紇奚牧殺了。後醒悔,厚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