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也是一種姓氏,屬比較罕見姓氏,人數比較少。明代河南鄧州有歲氏。至明中葉有歲山者初居李莊,繼遷構林,終闢田園積久而成村即今之大歲營,是爲歲氏開山始祖也。子孫繁衍,族益昌大,雖山子名諱,無可稽考,其孫九人曰:爵、祿、相、如、朝、邦、寧、定、寶(摘自河南省鄧州市都司鎮小歲營村祠堂永誌不忘碑)。始祖歲山的墳墓在河南省鄧州市都司鎮小歲營村東北大約2公里,由爵之四子天舉及後人世代守墓,一直堅持到解放前,現在守墓的後人仍健在。而且,現已重修了始祖歲山的墳墓,供海內外歲氏家族成員拜謁。
爲了做好歲氏淵源的挖掘和考證工作,促進海內外歲氏宗親相互往來,同時爲海內外歲氏宗親尋根問祖提供服務,特在歲姓發源地---河南省鄧州市成立了“歲姓文化(鄧州)研究會”。現在歲姓文化研究會已經到鎮平縣的歲坡村,南陽臥龍區的歲莊、江蘇沭陽、湖北丹江口市等歲姓集中的地方進行交流,共同祝願歲氏昌盛。
歲姓,當今中國較爲少見。據祖輩相傳,歲姓起始於明代,“歲姓”由“朱姓”而改來,是皇室後裔。據傳,歲姓爲明朝建文帝后裔,按時間推算,歲姓始祖歲山應爲建文帝大兒子朱文奎。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後,建文帝攜朱文奎及心腹逃出南京,建文帝出家,爲躲避燕王朱棣的追殺,朱文奎在心腹的保護下,一直尋找藏身之地,並隱姓埋名,改稱歲山(“萬歲江山”之意)。經過幾年的奔波,最後確定在目前大歲營這個位置定居下來,“終闢田園積久而成村”,子孫繁衍,族益昌大。歲山墓地位於河南省鄧州市都司鎮小歲營村東北大約2公里,該地塊當地人名之曰“歲老墳”。
漢族、傈僳族有此姓,主要分佈在河南省鄧州市都司鎮大歲營,小歲營,歲樓寨,崗上,劉窪後歲家及白草坡、毛莊、胡家營;鎮平縣楊營鎮歲坡村,南陽臥龍區陸營鎮歲莊,社旗縣陌陂鄉的石行趙莊;江蘇宿遷市沭陽縣錢集鎮的歲大圩、泗陽、泗水,淮安市;湖北丹江口官山鎮是目前已知的歲姓人主要居住地。另外湖北老河口、十堰市、河南洛陽、新鄉、江蘇常州、蘇州、雲南瀘水、山西晉城、運城、甘肅酒泉、永昌、臺灣高雄等地也有歲姓人居住。
1、歲(歲)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雲南之瀘水,湖北之老河口,山西之晉城、運城,甘肅之酒泉等地均有分佈。漢族、傈傈族有此姓。《續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姓氏考略》注云:“艾歲氏之後,以歲爲氏。”艾歲氏乃周代宋微子之後,故此由複姓艾歲氏所改,系出子姓。元代有歲哥,(見《姓氏詞典》);明代河南鄧州有歲氏(《中文大字典》引《萬姓統譜》“鄧州”作“鄭州”)。
2、歲(歲)
歲姓分布:明時鄧州(故城在今河南鄧縣外城東南)有歲氏,今甘肅永昌、臺灣高雄等地均有此姓。
歲姓起源:艾歲氏之後,以歲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