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大全

屋廬姓

姓氏屋廬〔 屋廬 〕

拼音wū lú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

屋廬姓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2018年
2014年2013年
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
1982年明朝
元朝宋朝
北宋
屋廬姓
屋廬姓頭像

屋廬姓 起源

出自戰國時以所住的屋廬爲氏。

屋廬姓 分布

屋廬姓望居任城郡(漢置郡,後漢爲任城國治。晉時國廢,爲任城郡。北齊改郡爲高平,隋郡廢而縣存。明省縣入濟寧州。今爲山東濟寧市)。

屋廬姓 郡望

任城郡:夏商爲仍國,周爲任國、邿國。秦統一中國後,置任城縣,亢父縣,西漢爲任城、亢父、屬東平國。東漢章帝分東平國置任城國。三國魏置任城郡。西晉復任城國。北朝魏孝明帝神龜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淺村移於今濟寧市任城路,併爲任城郡治,隸兗州。北齊天保七年廢亢父縣。隋、唐、五代任城縣建置名稱不變,但隸屬有別。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置濟州於鉅野,任城屬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濟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間,濟州治所數易鉅野,任城。濟寧的名稱始於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後雖州、府、縣時有變更,而濟寧之稱,自此沿用不替。

屋廬姓 堂號

任城郡:夏商爲仍國,周爲任國、邿國。秦統一中國後,置任城縣,亢父縣,西漢爲任城、亢父、屬東平國。東漢章帝分東平國置任城國。三國魏置任城郡。西晉復任城國。北朝魏孝明帝神龜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淺村移於今濟寧市任城路,併爲任城郡治,隸兗州。北齊天保七年廢亢父縣。隋、唐、五代任城縣建置名稱不變,但隸屬有別。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置濟州於鉅野,任城屬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濟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間,濟州治所數易鉅野,任城。濟寧的名稱始於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以後雖州、府、縣時有變更,而濟寧之稱,自此沿用不替。

屋廬姓 姓氏源流

1、屋廬(屋廬)wū lú

歷史上罕見覆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以地爲氏。《姓氏考略》注引張澍語云:“以所居屋廬爲氏。如圈氏、室中氏之類。”春秋晉賢人屋廬子,著書,言彭耼之法;戰國時有屋廬連,孟子弟子。

2、屋廬(屋廬)

屋廬姓起源:以所居屋廬爲氏,如圈氏、室中氏之類。

屋廬姓名人:

屋廬連,即屋廬子,春秋時晉賢人,著書言彭聃之法。

郡望:任城。

變化:作〔屋盧〕,誤。

屋廬姓 歷史名人

屋廬姓古代名人

屋廬連即屋廬子,複姓屋廬,名連,戰國時人,孟子弟子,“嘗著書言彭聃之法。後學於孟子,與任人辨禮與食、色之輕重,及論季子儲子之交際。”曾向孟子問關於“禮”的問題。孟子說,“人性皆善,指的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皆有這四心善性,發現一流浪孩子找不着家,尋不着父母,必象孩子的父母一樣心急火燎,豈能不將其送回家去!”“如此說來,善性即四心,對吧?”屋廬子問。孟子微頷其首說,“正是,亦即所謂之四端也。”“何謂四端呢?”屋廬子追問。孟子解釋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肢也。”宋時封爵爲“奉符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稱“先儒屋廬氏”。

屋廬姓 相關姓氏

屋南屋引屋盧 (屋盧)屋蘭 (屋蘭)屋吕引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