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侯伏侯
拼音hóu fú hóu
人口不足千人〔 稀有姓氏 〕
排名無
1、侯伏侯
歷史上代北地區三字姓。《姓氏考略》有載。其注“俟伏侯”引《魏書·官氏志》雲:“代北人姓,後改爲俟姓。一作‘侯伏侯’。”《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引《周書·寇洛傳》雲:“賀拔嶽西征,洛從嶽,破侯伏侯·元,進於百里細川。”一作“俟伏侯”,蓋俟、侯形近而訛,莫辨真僞,致俟伏侯、侯伏侯兩傳。姑兼收。
2、侯伏侯
侯伏侯姓起源:南北朝時代北有護佛侯部,護佛侯系侯伏侯之異譯,故侯伏侯當以部爲氏。
侯伏侯姓名人:
侯伏侯元進,北魏時万俟醜奴之太尉,見《魏書·賀拔勝傳》。侯伏侯龍恩,北周武帝時上柱國、平高公。
變化:①後改爲侯氏。②疑即胡引氏之異譯。一說,系俟伏斤氏之訛。亦作〔俟伏侯〕。又作〔伏侯龍〕、〔伏俟龍〕,均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