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51段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zuò
zhōng
yōng
nǎi
kǒng
zhōng
piān
yōng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經總計123段,當前第51段。

三字經第51段解釋

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三字經第51段啟示

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於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三字經第51段註釋

《中庸》:書名,子思著。 子思:孔子之孫,孔鯉之子。學於曾子,作《中庸》一書,授予孟子。該書共33篇,總計3568個字。筆:書寫、創作。中:不偏不倚。偏:偏差。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易:改變。

三字經第51段故事

《中庸》其實就是一本人生哲學的書。晉朝的陶淵明是中庸哲學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視現實生活,也不會沈溺在夢想裏。有一次,家裏窮的沒飯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薦去當縣令。雖然他並不相當縣令,但是迫於現時,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顧全大局。後來,有個朝廷大官要到陶淵明這個縣來視察,他的屬下便提醒陶淵明,大官來時,要記得多說些好聽的話,對大官要必恭必敬的,這樣才能有升官的機會,陶淵明聽了很不以為然,感嘆地說:「難道就為了區區的五鬥米,就要我向別人彎腰嗎?」於是陶淵命將官職辭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從新過著農耕的生活。陶淵明在政治上雖然談不上什麼功績,在文學著作上也沒有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潔的中庸哲學,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關註 911查詢
民俗文化類查詢
2024年生肖運程